

1.虛妄不實的事情。
1.陳腐無新意。
1.指南朝陳后主。
1.即陳媽媽。
1.東漢陳重和雷義的并稱。
1.東漢陳重與雷義同郡為友﹐俱學《魯詩》﹑《顏氏春秋》﹐推重相讓﹐親密無間。鄉里為之語曰﹕"膠漆自謂堅﹐不知雷與陳。"見《后漢書.獨行傳.陳重》﹑《雷義》◇因以"陳雷膠漆"為友情篤厚之典故。
電影、戲劇導演,理論家。上海市人。畢業于上海大夏大學。1932年加入左翼劇聯。1940年從影,先后任中國電影制片廠、中央電影攝影場編導委員,昆侖影業公司藝委會主任。建國后曾任天馬電影制片廠廠長、中國影協常務理事、全國政協委員。導演影片有《遙遠的愛》、《麗人行》、《人民的巨掌》等。
1.貢獻﹑施展才力。
2.借指所任職位。
1.指在所任職位上能恪盡職守。
1.指為官任職。
1.木柴塊,樹根疙瘩。
1.謂容顏相貌。
1.指人或其他動物的骨相特佂。
2.書畫的筆力和法則。南朝齊謝赫《古畫品錄》創立畫有"六法"之說﹐其二為"骨法用筆"。引申指詩文的風骨和筆法。
1.佛的遺骨。亦借指仙佛的身體。
1.用動物的骨頭磨成的粉,含磷和鈣,可做飼料和肥料。做肥料用的也叫骨肥。
①長骨的中央部分,兩端跟骨骺相連,里面是空腔。(圖見〖骨頭〗)②比喻在總體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物~分子丨~企業丨業務~。
1.骨骼。指軀體。
1.人或動物的骨頭架子。亦指人的體格;身材。
2.比喻詩文或其他事物的骨架或主體。
3.骨氣;品格。
4.氣質;儀態。
人或動物體內或體表堅硬的組織。分兩種,人和高等動物的骨骼在體內,由許多塊骨頭組成,叫內骨骼;節肢動物、軟體動物體外的硬殼以及某些脊椎動物(如魚、龜等)體表的鱗、甲等叫外骨骼。通常說的骨骼指內骨骼。
1.肌肉的一種,由許多細長的肌纖維組成,肌纖維上橫列著許多明暗相間的條紋。這種肌肉的兩端附著在骨骼上,它的活動可以由人的意志來控制。也叫橫紋肌或隨意肌。
1.剛直。
2.形容筆力剛勁。
〈書〉①魚骨頭~在喉。②耿直~之氣丨~之臣。
魚骨頭卡在喉嚨里,比喻心里有話沒說出來,非常難受~,不吐不快。
1.指形體。
長骨兩端的部分。也叫骺。(圖見〖骨頭〗)。
1.人或動物體內纖維組織或軟骨組織逐漸變成骨頭,謂之骨化。
1.謂人的性情氣質受感染而變化,一種新的社會風氣已經形成。
1.謂死亡。
①人焚化后骨骼燒成的灰。②動物骨頭燒成的灰,成分以磷酸鈣為主,是制磷和過磷酸鈣的原料,又可直接用做肥料。
1.獸骨制的簪子。
1.即甲骨文。
骨頭架子,比喻在物體內部支撐的架子這種豬的~大,而且瘦肉率很高丨工地上聳立著房屋的~。
用動物的骨頭熬成的膠狀物質,可以做黏合劑。
骨頭的關節。
1.猶言節骨眼。比喻事物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時機或環節。
1.病名。由結核桿菌侵入骨組織引起,癥狀是局部疼痛﹑肌肉收縮﹑機能障礙﹑局部變形,并有不同程度的消瘦﹑貧血﹑盜汗﹑發熱等。中醫叫骨癆。
1.骨節脫位。形容奔走之苦。
1.筋骨。
1.謂內心極度驚駭。
醫院中儲存供移植用的骨頭的設備。
1.象聲詞。
1.中醫指骨結核。
1.鱷魚的別名。
1.猶骨氣。
1.骨架凸現貌。形容十分消瘦。
雄健的筆力這副對聯寫得很有~,功夫很深。
1.形容人消瘦到極點。
2.比喻山石嶙峋。
3.比喻字體的筆姿瘦硬挺拔。
1.見"骨利干"。
2.神話傳說中地名。
1.古部族名。在瀚海(今貝加爾湖)北,有二俟斤治之。產良馬和百合草。貞觀二十一年(公元647年)遣使來獻馬,唐以其地為玄闕州。龍朔中(公元661-663年)改名余吾州,隸瀚海都督府。
1.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,分為粗骨料和細骨料兩種。粗骨料是碎石或礫石,構成混凝土的骨架。細骨料是沙子,填充粗骨料之間的空隙。
1.形容眼睛靈活轉動的樣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