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疾馳。鶩,通"騖"。
1.迅疾噴射。
2.任意征派。
1.飛快申報。
身體輕快地跳起~上馬ㄧ~越過壕溝。
1.猶神游。謂形體不動而心神向往。
1.亦作"飛沉"。
2.飛升和沉落。
3.指鳥和魚。
4.指聲調的平清和仄濁。
5.指山和河。
1.鼯鼠的別名。
1.猶揚名。
1.謂名實俱優。
1.神名。
1.古時戰守之具。置石于大木之上,發機以擊敵。
1.飛馳的箭。
(時間等)很快地過去或消失時光~ㄧ流星~。
1.用箭系書射送。
2.指疾速傳送文書。
3.緊急的文書。
4.匿名信。
5.迅速書寫。
1.迅速地書寫文件。
1.極熟。
①哺乳動物,形態和習性均似鼯鼠而體較小,前后肢之間的薄膜寬大多毛。②〈書〉蝙蝠。
1.迅疾沖蕩。
1.降霜。晉張協《七命》"飛霜迎節﹐高風送秋。"《文選.江淹》"昔者﹐賤臣叩心﹐飛霜擊于燕地。"李善注"《淮南子》曰鄒行盡忠于燕惠王﹐惠王信譖而系之﹐鄒子仰天而哭﹐正夏而天為之降霜。"后因用以指冤獄。
2.猶飛白。
3.猶清新。
1.指山中的松樹。因其種籽落地自然長成,故稱。
2.樹種子名。
非常迅速~發展ㄧ~前進。
1.快運的糧食。
1.鳥名。兇猛善飛,故名。
1.飛速運動的梭子。
1.高樓上的門。借指高樓。
迅速飛起;很快地向上升;飛揚煙霧~ㄧ烈火~。
1.即群青。一種深藍色的無機顏料。用于染布﹑印刷或做油漆原料。
1.古代佛寺講經前后所吟唱的樂曲,咒,偈﹑吟﹑贊雜用,用以宣傳佛經的教義。其后演變為講唱文學,變文舊亦混稱為佛曲。
1.佛教徒。
1.對佛的敬稱。佛教認為佛之法力廣大,普濟眾生,如日之普照大地,故以日為喻。
1.佛家所用儀仗之一。佛寺舉行重大典禮時,常用傘蓋張于佛像之上,謂之"佛傘"。
1.即扶桑。植物名。指佛桑樹或它的花。
2.即扶桑。舊時指日本。
1.佛土。佛教謂佛陀所居住或應化的種種國土。
2.佛寺。
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北部、廣三鐵路線上。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,明、清時與漢口鎮、朱仙鎮、景德鎮合稱中國四大鎮。1949年設市。人口441萬(1995年)。以產香云紗、陶瓷器和木版年畫著名。名勝古跡有佛山祖廟、梁園等。
1.寺院房舍,佛堂。
1.相傳為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后結成的珠狀物。擊之不壞,焚之不燋,或有光明神驗。佛教徒奉為至寶,建塔供奉◇亦泛指高僧死后燒剩的骨燼。舍利為梵語?arīra的譯音,意為"身骨"﹑"靈骨"。
1.釋迦牟尼的誕生日。又稱"佛誕日"。佛教一般認為是農歷四月初八日。一說為二月八日。見《長阿含經》卷四。古代此日行灌佛會,因此又名"浴佛節"。
1.猶佛家,佛門。
指僧尼拜懺的事情做~。
1.諺語。意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,人樣的俊俏要靠衣飾。妝,同"妝"。
1.見"佛是金妝,人是衣妝"。
1.室利佛逝國的省稱。七世紀到十三世紀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古國。
①常綠小喬木,葉子長圓形,花白色。果實鮮黃色,下端有裂紋,形狀像半握著的手,有芳香??扇胨帯?②這種植物的果實。
1.果樹名。為枸櫞之變種。系常綠小喬木,高丈余。葉呈長圓形,花白色。果實色黃而香,下端有裂紋,狀如半握之手,中醫以之入藥。
2.指此種植物或其果實。
1.瓜名。又叫"隼人瓜"﹑"菜肴梨"※蘆科,多年生草本,多作一年生栽培。葉濃綠,花黃色,瓜短圓錐形,形似佛手。原產墨西哥及西印度群島,我國冬季溫暖地區有栽培。嫩瓜作蔬菜,塊根可食用或作飼料。
1.植物名。甘蕉的一種。
1.小麥的一種。又稱分枝小麥﹑手兒麥﹑五穗麥。麥穗分枝似佛手,故名。一般成熟較晩,品質較差。
1.佛典。
1.相傳釋迦牟尼于菩提樹下得正覺,故菩提樹稱為佛樹。
1.古代一種游戲。
1.謂佛所宣揚的教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