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抵觸而生怨。
1.年齡。
1.語本《禮記.文王世子》"文王謂武王曰'女何夢矣?'武王對曰'夢帝與我九齡。'"后用"齡夢"指壽命。
1.大聲。
1.車輪碾壓。比喻踐踏,欺壓。
1.亦作"駖祃"。
2.車騎眾多聲。
1.見"駖磕"。
1.木名。
1.穿山甲。又名龍鯉﹑石鯪魚。
1.鯪鯉。
1.樂官名。
1.亦作"酃緑"。亦作"酃醲"。
2.美酒名。晉曹攄《贈石崇》詩"飲必酃緑,肴則時鮮。"《晉書.武帝紀》"薦酃淥于太廟。"《樂府詩集.清商曲辭五.三洲歌》"湘東酃醲酒,廣州龍頭鐺。"按,有二說(1)酃﹑淥二酒的并稱。《文選.張協(xié)》"乃有荊南烏程"李善注引南朝宋盛弘之《荊州記》"淥水出豫章康樂縣,其閑烏程鄉(xiāng)有酒官,取水為酒。酒極甘美,與湘東酃湖酒,年常獻之,世稱酃淥酒。"(2)即酃酒。《資治通鑒.梁元帝承圣元年》"陸納襲擊衡州刺史丁道貴于淥口"元胡三省注"衡州,治衡陽縣。縣東二十里有酃湖,其水湛然緑色,取以釀酒,甘美,謂之酃淥。"
1.見"酃淥"。
1.零落。
1.零星;凌亂散落。
1.美酒。
1.見"醽醲"。
1.亦作"t醲"。亦作"醽淥"。
2.美酒名。
1.即麢。
1.謂考試成績第一。
1.指掌管某一范圍工作的負責人。
2.指帶領他人工作。
3.特指宋元南戲和明清傳奇演出開場時介紹劇情概要的副末。
1.同"領外"。
2.領﹐古"嶺"字。
1.接受。
1.清代官名。滿語"撥什庫"的漢語意譯。司佐領內的文書俸餉。
1.猶對答。
服裝飾物的一種。將帶狀物或繩狀物圍系于襯衫翻折的領片下,打成結,作為服裝裝飾,尤其與西服相配。用絲綢、毛織物等面料機織或編織而成。種類、寬度、長度隨流行而不斷變化。男、女都可使用。
1.卡住領帶的用品。也叫領帶夾。
1.帶領并引導朝一定方向前進。
2.擔任領導的人。
3.指領導機關。
研究領導行為的規(guī)律、原則和方法的學科。以領導行為為研究對象。主要研究領導活動的性質、領導的基本職能、領導機構的組織原則、領導的方法和效率、領導者應具備的素質、才能和作風等。
1.猶開道﹐在前引路。
1.奴隸社會﹑封建社會中領主所占有的土地。
2.領土。
3.同"領域"。指學術思想或社會活動的范圍。
1.領取他人的資本經商。
1.率領隊伍。
2.指率領隊伍的人。
1.謂掌管兌運事宜。
2.猶領取。
1.提掇﹐揪扯。
2.管領;處治。
1.謂去除惡行惡事。
1.指下巴。
1.指領軍府。
1.比喻起帶頭和支撐作用。
1.謂掛名領薪水而不干事。
1.引導船舶進出港口。
2.擔任領港工作的人。
1.指付予他人的錢財或生活必需品。
2.領取支給。
1.帶領從事勞動。
2.指帶領他人從事農業(yè)勞動的人。
1.古代衣領交叉,其交叉處稱"領襘"。亦借指衣服。
屬于沿海國家或島嶼國家行使主權范圍內的海域。領海范圍還包括海域的上空、海島、海底的海床及底土。1982年通過的《聯(lián)合國海洋法公約》規(guī)定領海寬度不超過12海里。
1.傳說中的獸名。
1.管理保衛(wèi)。
2.魏晉南北朝時領軍將軍和護軍將軍的并稱。
1.亦作"領奱"。
2.一種夾上衣。
1.見"領家的"。
1.舊指開設妓院的人。
1.見"領鄉(xiāng)薦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