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方言。猶言戇頭戇腦。形容魯莽,沒有涵養。
1.比喻除惡。
1.猶言投鼠忌器。
1.《后漢書.逸民傳.蓬萌》"家貧﹐給事縣為亭長。時尉行過亭﹐萌候迎拜謁﹐既而擲榡嘆曰'大丈夫安能為人役哉!'遂去之長安學﹐通《春秋經》。"李賢注"亭長主捕盜賊﹐故執榡也。"后以"擲榡"為舍棄微職﹐重新就學的典故。
1.織布。
2.喻時光迅疾。
3.形容來往頻繁。
田徑運動項目之一。餅體為木質,鑲有鐵心和鐵邊。運動員以單手手指扣住餅緣,經擺動旋轉將餅擲出,以落在40°的扇形投擲區內方為有效。擲法有背向、側向等姿勢。
1.亦稱"擲骰子"。
2.博戲的一種。
1.見"擲骰"。
1.以投擲泥土為戲。
1.謂生女。
1.遼俗﹐于正旦拋擲餅團以驚鬼。
1.南朝梁高僧寶志和白鶴道人都想住到景色特別奇麗的潛山山麓去。梁武帝要他們把一樣東西放往山麓﹐誰先放到就給誰住。道人飛去一只鶴﹐寶志投去手中的錫杖。在鶴將至時﹐忽聽到空中飛聲﹐只見寶志的錫杖已經植立在山麓。事見南朝梁慧皎《高僧傳.神異下.寶志》◇用以為典。
1.請人將物交還的謙辭。
1.謂女子的獻媚之態。
1.擇婿出閣。古有以拋繡球中者為婿之俗﹐故云。
1.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藥﹐然后就跳進壺里去。第二天﹐費去拜訪他﹐和他一起入壺﹐但見房屋華麗﹐酒菜也很好。費于是向老翁學道﹐后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﹐投杖于葛陂﹐變成一條龍。事見《后漢書.方術傳下.費長房》◇以"擲杖成龍"為典﹐借指還鄉。
1.丟棄。
1.猶消滅。
1.狩獵的場所。
1.指三國吳孫策。亦喻年少勇猛的人。
1.瘋狗。
1.佛教語。古印度的佛教五大道場之一。
1.同"獼猴騎土牛"。
1.即獼猴桃。
1.古舞蹈名。
1.猶猖狂。
1.瘋狗。
2.比喻狂暴之徒。
1.打獵。
1.鏟除;剿滅。
1.指秋季打獵。
1.小瘋狗。喻兇暴之徒。
2.喻勇猛的少年。
1.畦畤。泛指古代帝王祭祀的場所。
1.痔瘡。
由直腸末端或肛管的靜脈叢曲張而形成的一種外科疾病。為紅色或暗紅色圓形結節,表面充血呈顆粒狀。分內痔、外痔和混合痔三種。便血或疼痛為主要癥狀。
1.痔瘡。
1.肛瘺的通稱。
2.借指財政等方面的漏洞。
1.即痔漏。
1.即痔漏。
1.障礙;阻礙。
2.不明了;疑難。
3.執著;拘泥。
1.排除煩亂的心情。
1.閉塞﹐阻隔。
1.甬道。
1.阻滯。
1.窒礙乖戾。
1.窒息沉悶。
1.閉塞;堵住。
1.不得志的文人。
1.恐懼。窒﹐通"恎"。
1.呼吸困難。
2.因受阻而中斷。
1.阻遏;抑制。
1.抑郁;沉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