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泥塑。
1.花用;耗費。
1.碎美玉,毀明珠。喻才人死去。
1.違反共同訂立的條文或約定。
1.猶殘月。
1.穿透云層。
1.使人昏眩。
2.殘破的月暈。
1.《后漢書.郭太傳》"孟敏字叔達,巨鹿楊氏人也。客居太原,荷甑墯地,不顧而去。林宗見而問其意。對曰'甑以破矣,視之何益?'"后遂以"破甑"喻不值一顧的事物。
2.謂破碎。
1.佛教語。八齋戒以不過中食的齋法為主,如受戒后復違犯,名為破齋。
1.破壞折斷。
1.標點符號的一種。即"--"。標明行文中解釋說明的語句,其引出的解釋說明是正文的一部分。也用以標明話題的突然轉變﹑表示聲音的延長或事物的列舉分承等。
1.謂砍斷分割牲體。
1.擊破敵陣。
1.唐樂曲名。
2.詞牌名。本唐教坊曲名。雙調,一百三十三字,仄韻。
3.曲牌名。
1.比喻沒出息,無志氣。
1.佛教語。謂破除有實我﹑有實法的執見。
1.破壞質體;改變本質。
1.破除凝塞;解除煩悶。
1.地名。在湖北省江陵縣東南長江東岸。
1.一種書體。指汲冢書的字體。出自墓中,故名。
1.劈竹子。喻循勢而下,順利無阻。
2.喻迅速破亡的形勢。
1.勢如破竹,高屋建瓴。比喻居高臨下,所向無敵。
1.喻不可阻擋的形勢。
1.擊破并驅逐。
1.見"破柱求奸"。
1.《后漢書.黨錮傳.李膺》"時張讓弟朔為野王令,貪殘無道,至乃殺孕婦,聞膺厲威嚴,懼罪逃還京師,因匿兄讓弟舍,藏于合柱中。膺知其狀,率將吏卒破柱取朔,付洛陽獄。受辭畢,即殺之。"后以"破柱求奸"為不畏權貴,搜索壞人,以正國法的典故。
1.見"破綻"。
1.碎裂墜落。
1.耗資;花錢。
1.古時注疏訓詁字義的一種方法。用本字來改讀古書中的假借字。
2.即拆字。以漢字加減筆劃,拆開偏旁或打亂字體結構,加以附會,以推算吉兇。
1.擊破敗走。
1.猶滅族。
1.離開坐處。
1.指月亮。魄,通"霸"。
1.傳說中月中的蟾蜍。魄,通"霸"。
1.同"魂飛魄散"。
1.猶言魂飛魄散。
1.喻人的精神。
1.指臨事的膽識和果斷作風。
2.氣魄,氣勢。
1.神思,意念。
1.肛門。魄,通"粕"。
1.薄膜。指物之虛浮而不堅實者。魄,通"薄"。
1.象聲詞。
1.形容聲音響。
2.困貌。魄,通"薄"。
1.同"魂飛魄散"。
1.同"魂飛魄散"。
1.同"魂飛魄散"。
1.傳說中的月中白兔。魄,通"霸"。
1.同"魂飛魄散"。
1.猶靈魂。
1.指月亮。魄,通"霸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