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相互殘害﹑殺傷。
2.相互制約。
1.亦作"煙氣"。
2.云煙霧氣。
3.燃燒時產生的煙火氣。
4.特指吸煙時散發(fā)的氣味。
1.煙霧迷蒙的沙灘。
1.亦作"煙扦子"。
2.用金屬或竹木制成的小扦子,吸食鴉片時用以挑取煙膏﹑剔除煙垢。
1.亦作"煙簽"。
2.竹木制的煙扦子。
1.亦作"煙槍"。
2.吸食鴉片煙的用具。多用竹管制成,其底端套有煙斗。
1.煙塵澄清。指戰(zhàn)亂平息。
1.亦作"煙圈"。
2.抽煙者把煙從口中吐出形成的圓圈。
1.高聳的樓觀﹑宮殿。
1.煙霧籠罩的太陽。
1.亦作"煙容"。
2.云霧彌漫的景色。
3.舊時多指吸食鴉片煙者焦黃憔悴的臉色。
1.水氣蒸潤的花蕊。
1.云煙迷蒙的景色。
2.指暗黃色或深棕色。
1.亦作"煙沙"。
2.云霧迷蒙的沙灘。
1.熏燒。
1.亦作"煙哨"。
2.即煙鍋。
1.亦作"煙舍"。
2.泛指山鄉(xiāng)或江村的住屋。
1.亦作"煙矢"。
2.古代的火箭。
1.亦作"煙士披離純"。
2.見"煙士披里純"。
1.亦作"煙士披里純"。亦作"煙士披離純"。
2.[英inspiration]靈感。
1.微視徐行。形容安詳?shù)纳駪B(tài)﹑舉止。
1.供吸食鴉片煙的房間。
1.朦朧的晨色。
1.亦作"煙樹"。
2.云煙繚繞的樹木﹑叢林。
1.亦作"煙水"。
2.霧靄迷蒙的水面。
1.猶言水鄉(xiāng)澤國。
1.指遁跡江湖的愿望。
1.古跡。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上。宋周敦頤子司封郎官壽建。取薄煙籠水之意以為名。亭久廢,清康熙五十九年重建。見《嘉慶一統(tǒng)志.九江府.古跡》。
1.亦作"煙絲"。
2.指細長的楊柳枝條。
3.吸煙時噴出的煙縷。
4.煙葉加工后切成的細絲。
1.煙霧繚繞的寺廟。
1.古代對天神的祭祀。祭時先積柴,再加牲體﹑幣帛等祭品于柴上燒之,使煙升起,表示告天。煙,通"禋"。
1.煙鋪。
1.云煙中的蒼松。
1.亦作"煙穗"。
2.指垂柳的枝葉。
3.猶煙縷。
1.蓑衣。
1.亦作"煙蓑雨笠"。
2.指蓑衣斗笠兩種雨具。
3.借指隱者的服裝或隱者優(yōu)游自適的生活。
1.亦作"煙榻"。
2.煙床。
在山東省東北部、藍煙鐵路終點,北臨黃海。是山東省東北部重要海港和漁業(yè)基地。1938年設市。人口1486萬(1995年)。工業(yè)發(fā)達,為中國對外貿易港,1984年辟為對外開放城市。特產煙臺蘋果、葡萄酒和麻布繡花。高等學校有煙臺大學。
1.亦作"煙炲"。
2.煙氣凝成的黑灰。
1.嬌媚裊娜的姿態(tài)。
1.煙火。
1.亦作"煙堂"。
2.舊時供吸食鴉片煙的房間。
1.亦作"煙濤"。
2.煙波。
1.煙柳枝條。
1.亦作"煙條雨葉"。亦作"煙條露葉"。
2.濕潤的繁枝密葉。
1.亦作"煙汀"。
2.煙霧籠罩的水邊平地。
1.亦作"煙艇"。
2.煙波中的小舟。
1.亦作"煙通"。
2.即煙囪。
1.亦作"煙頭"。
2.紙煙燃吸后的殘余部分。
1.亦作"煙突"。
2.煙囪。
1.亦作"煙土"。
2.未經熬制的鴉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