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見"溢辭"。
1.時人的視聽。
1.指當時所用的銅錢。
1.時世艱難。
1.當代的君主。
1.指法令。
1.應時的美味。
旬報。1896年8月創刊于上海。梁啟超任總主編,汪康年任總經理。以宣傳維新變法、救國圖強為宗旨,發行最多時達一萬七千份。1898年停刊,由汪康年改為《昌言報》出版。
1.指一定時間內的事物。
2.應時的作物。
3.應時的食物。
4.時節景物。
1.謂農閑。
2.時間間隔。
1.暇時。
1.即時憲歷。
1.見"時憲法"。
1.謂不斷地敬酒。
1.見"時享"。
1.猶時尚,時俗。
2.見"時餉"。
1.指在一定時間內能起的作用。
2.法律所規定的有關刑事責任和民事訴訟權利的有效期限。
1.四時和暢。
1.時令病。
1.指時世的升平吉祥。
1.一時之俊秀。
1.時間的先后;季節的次序。
2.節候;時節。
3.時間;光陰。
4.猶時世。
5.猶承序,承順。言有條理。
1.應時的雪。
1.指帝王按時巡狩。
1.指先王遺教。
1.干旱。
2.指春天。
1.當世的要害。
2.當時有權勢的人。
1.四時的衣服。
1.拱手當心以作揖。王見諸侯的作揖禮式。
1.時代更替,社會風俗變易。泛指時世﹑風俗等都起了變化。
1.對時政的見解。舊時銓試官員項目之一。
1.即時文﹑八股文。
1.一時流行的傳染病。
1.指時人的意思。
1.因時。謂因時而動。
1.當代的英才。
1.即鰣魚。
1.當時的口語。
1.謂按季節而育養。
1.時人的稱譽。
1.指帝王適時的出游。
1.亦作"時奧"。
2.謂氣候和暖。
1.四時和月分。
2.時間;時候。
3.指節令。
1.古人迷信,認為人一生的吉兇遭際均由命運決定,并通過時間的運轉表現出來,稱為時運。
2.謂時光流轉,節序變化。
3.時代的風氣。
1.當時流行的曲調。
1.猶時相。
1.暫時。
1.當代的賢達。
1.應時的美味。
2.當代的名人。
1.唐時廷議奏對的記錄,稱"時政記"。始于唐長壽間。由宰相撰著,封送史館。
1.儒家謂立身行事,合乎時宜,無過與不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