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亦作"艷妝"。亦作"艷妝"。
2.艷美的裝扮;裝束艷美。
3.借指美女。
1.《左傳.僖公二年》"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。"杜預注"多魚,地名……《傳》言貂于此始擅貴寵,漏泄桓公軍事,為齊亂張本。"后以"多魚之漏"指泄漏軍事機密。
1.多憂患;多災難。
1.多種多樣。
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自變量的函數。
由已有幾個假說而提出新的假說的方法。它主張比較幾個相互競爭的科學假說并吸取各個科學假說的長處,以擺脫單一科學假說的局限性。
一種唯心主義的哲學觀點,認為世界是由多種獨立的、不互相依存的實體構成的(跟‘一元論 ’相對)。
我國氣象上,中、低云云量占天空面積4/10-7/10或高云云量占天空面積6/10-10/10叫做多云。
1.謂災難深重。
〈方〉什么時候;幾時(用法跟‘多會兒 ’相同)咱們~走?ㄧ這是~的事?
1.見"多咱"。
1.見"多咱"。
1.什么時候。
多咱(‘多咱 ’就是由‘多早晚’變來的)。
1.什么時候;幾時。
1.多半,大概;恐怕。常與"是"連用。
1.什么時候。
1.猶多次。
1.見"多識"。
指一個人在不同時間里具有兩種或多種人格身份。這些人格身份往往互相矛盾、對立。如白天有一種行為,夜里卻有另一種相反的行為。
1.多說;多述。
1.姿態多種多樣。亦猶言豐富多彩。
2.常指形態之美。
1.眾卿大夫。
2.多男子(兒子)。
3.謂多子女。
1.節肢動物門的一綱,身體長形,由許多環節組成,每個環節一對或兩對足,頭部有一對觸角。多卵生,雌雄異體。如蚰蜒﹑蜈蚣﹑馬陸等。
不該說而說~多舌ㄧ你不了解情況,別~!
1.猶饒舌。不該說而說。
1.謂胡亂說些沒見識﹑不起好作用的話。
1.謂罪重。引申為罪重的人。
2.失禮致歉之詞。
1.亦作"多癭"。亦作"多?"。亦作"多鷃"。
2.古代傳說極南處的國名。
1.呵責。
2.嘆惜聲。
1.無愧。
1.呵斥。
2.猶咄嗟。形容迅速。
嘆詞,表示驚詫或感嘆~怪事ㄧ~稱奇。
形容氣勢洶洶,盛氣凌人他說話的口氣~,令人十分難堪。
咄咄驚嘆聲。指使人驚訝的怪事。
1.《晉書.殷浩傳》載殷浩雖被黜放,口無怨言,但終日書空作"咄咄怪事"四字◇以"咄咄書空"形容失志﹑懊恨之態。
1.咄嗟。形容迅速。
〈書〉吆喝。
原指主人一吩咐,仆人立刻就辦好,現在指馬上就辦到。
1.呵斥辱罵。
1.猶嘮叨。
1.謂呼喚應諾。唐司空圖《休休亭》"咄諾,休休莫莫,伎倆雖多性靈惡,賴是長教閑處著。"常用以形容事情輕易,只須張口一喚。
1.亦作"咄喏"。
2.見"咄諾"。
1.嘆息。
2.猶咄嗟◆吸之間。形容時間短暫;迅速。
1.邪佚殘暴。
1.大;寬大。
1.口張大貌。
1.表達不清楚貌。
1.張口不正。丑貌。
1.張開。
1.張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