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645年6月29日(夏歷四月二十五日),清軍攻破揚州城,大肆屠殺十日,史稱揚州十日”。
1.亦作"榙?"。
2.果木名。亦指其果實。
1.浸濕。
1.源于蒙語tabunang。明代蒙古人對同成吉思汗后裔結(jié)婚者的稱號。分為四等,自布囊至四等塔布囊,秩同一品到四品。
2.源于蒙語tabunang。清代蒙古貴族封爵名。位次輔國公,與臺吉同。除土默特左翼旗與喀喇沁三旗王公,因其祖先曾娶清公主,故有此封號外,其余各部王公均稱臺吉。見《清續(xù)文獻通考·封建七》。
1.一種塔形起重機。機身很高,由型鋼或鋼管制成,可以在軌道上移動,起重量較大。主要用于建筑工程。
1.猶言一屁股著地。
在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(zhèn)東北。塔爾藏語意為十萬佛像”。為藏傳佛教格魯派(黃教)著名寺院之一。1560年于宗喀巴誕生地興建。清康熙、嘉慶時擴建成現(xiàn)在規(guī)模。包括大小金瓦寺、小花寺、大經(jīng)堂等建筑。主殿大金瓦寺,三檐宮殿式,鎏金銅瓦頂,金碧輝煌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1.一種細密光滑的平紋織品,多用來做婦女服裝。塔夫,源于英語taffeta。
在西藏昂仁以西岡底斯山南麓、多雄藏布江兩岸。拔5080米,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間歇泉。擁有四處泉眼,噴發(fā)強度和間歇時間不規(guī)則。主泉口在江南岸,附近有大量沸泉、熱泉、熱水塘,為中國最大的間歇泉區(qū)。
1.方言。室內(nèi)房頂上或墻上的灰塵,多指從房頂上垂下來的線狀的灰塵。
中亞的民族之一。主要分布在阿富汗、塔吉克斯坦、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國。約720萬人(1985年)。講塔吉克語。多信伊斯蘭教。主要從事農(nóng)業(yè),兼營園藝業(yè)和畜牧業(yè)。
1.動人眼目;聳動眼目。
1.敬重仰慕。聳﹐通"竦"。
1.猶企望。聳﹐通"竦"。
1.高聳陡峭。
1.猶懇切。
1.勸導;警惕自勉。
1.高聳貌。
2.驚懼貌。聳﹐通"悚"。
3.詫異貌。聳﹐通"悚"。
4.敬畏貌。聳﹐通"竦"。
使人聽了感到震驚其內(nèi)幕之丑惡黑暗,真是聳人聽聞|他不時發(fā)表一些聳人聽聞的見解。
1.謂因震動或感到驚異而改變神色。聳﹐通"悚"。
1.勸勉為善。
1.猶聳懼。聳﹐通"悚"。
1.縱身向上。
1.謂露出驚異的神情。聳﹐通"悚"。
1.敬畏地注視。聳﹐通"竦"。
1.豎起貌;挺立貌。
1.肅然贊嘆。聳﹐通"竦"。
1.猶聳身。有敬畏意。
1.聳然而聽。聳﹐通"悚"。
2.聳動聽聞。聳﹐通"悚"。
3.恭敬地聽;注意地聽。聳﹐通"竦"。
1.高聳突起。
1.肅然侍衛(wèi)。聳﹐通"竦"。
1.震驚畏懼。聳﹐通"悚"。
1.聳動聽聞。
1.敬仰羨慕。聳﹐通"竦"。
1.高聳秀麗。
2.指人的風姿高雅俊秀。
1.謂高拱兩手。
1.驚奇。聳﹐通"悚"。
1.亦作"聳臾"。亦作"聳恿"。
2.勸說;慫恿。
1.亦作"聳踴"。
2.起伏﹐跳動。
3.歡騰。
4.慫恿。
1.見"聳恿"。
1.踴躍。
1.高聳矗立。
1.高聳突出。
2.跳躍。
1.高聳挺拔。
1.跳躍鼓掌。猶言歡欣鼓舞。
1.驚動;震動。
1.豎起耳朵。
1.懾伏;敬佩。
1.驚擾;震驚。
1.極言驚駭之狀。竦﹐通"悚"。
1.聳肩。表示震驚。竦﹐通"聳"。
聲明: 本網(wǎng)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或網(wǎng)友,僅供交流學習,如有侵犯了你的權(quán)益,請發(fā)送郵箱到feedback@deepthink.net.cn 本網(wǎng)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(nèi)移除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 刷刷題對內(nèi)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(wù)或責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