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見"一人得道,雞犬升天"。
1.亦作"視線"。
2.用眼睛看東西時,眼睛和物體之間的假想直線。
1.亦作"視效"。
2.仿效,效法。
1.周制,天子親臨國學行春秋祭奠及養老之禮,稱"視學"。
2.天子親往或派有司到國學對學子進行考試。《禮記.學記》"未卜秂,不視學。"孔穎達疏"視學謂考試學者經業?;蚓H往,或使有司為之,非天子大禮也。"《新唐書.禮樂志四》"天子有時而行之者,曰封禪﹑巡狩﹑視學﹑耕籍﹑拜陵。"后泛指官員考察學政。
3.學官名。1906年(清光緒三十二年)學部奏定各省提學使司設省視學六人,承提學使之命,巡視各府﹑廳﹑州﹑縣學務。各級勸學所亦各設視學一人。北洋軍閥統治時期,教育部及地方教育行政機關仍設視學。國民黨統治時期改為督學。
1.照料養育。
1.察看湯藥。
2.指親臨診病施藥。
1.視力所及的范圍。
2.指思想或知識的領域。
1.觀察日影。意謂光陰易逝。
1.掌印就職。
1.看待。
1.高視闊步。形容態度傲慢。
又稱表觀功率”。電壓有效值u與電流有效值i之積。常用符號s表示。s=ui。與有功功率p、無功功率q之間的關系為s2=p2+q2,即s=p2+q2。一般電工設備的容量以視在功率標出。
1.目光不定的樣子。
1.觀看瞻望。
2.形容顧盼的神態。
1.了如指掌。
1.見"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"。
1.比照品級次第。
1.掌印視事。官印例用篆文,故稱。
1.古代祭祀時照料洗濯祭器,謂之"視濯"。
1.方言。試驗。
1.試行舉辦﹐以驗可否。
1.試驗田。
1.指未正式出版﹐只是試驗性印行的書刊。
1.謂練習書法。
2.指練習寫文章。
3.動筆﹔開始動筆。
1.用兵。
2.軍事演習。
1.試行播放。
1.謂經過考試或考察后補缺。
1.考核才能。
1.古代考試取士的方法之一。有司就政事﹑經義等設問﹐令應試者作答。
1.品茶。
1.考察。
1.古代朝廷特派的鄉試試官。
1.試驗性生產。
1.嘗試。
2.考試﹑考查。
3.謂先嘗一下食品﹐以了解其味道。
1.舉行考試的場所。
1.機動車﹑機器等在裝配好以后﹐正式使用之前﹐先行試用﹐看它的性能是否合乎標準。
1.按一定程式寫的文字。
1.謂初試燒菜本領。
1.謂科舉考試落選。
1.衣﹑鞋等制成﹐穿著試試﹐看式樣等是否適合。
1.品嘗春茶。
2.謂在春天萌發。
1.試其膽識。
2.比試膽量。
1.舊俗農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晩上張燈﹐以祈豐稔﹐未到元宵節而張燈預賞謂之試燈。
1.正式進行某項工作之前﹐先做試驗﹐以取得經驗。
2.正式進行某項工作之前﹐做小型試驗的地方。
又稱測電筆”,簡稱電筆”。測試線路、用電器等是否帶電的電工工具。其結構和使用方法如圖所示。常見的有鋼筆式和旋鑿式兩種。使用時,手握金屬筆尾,不能碰到筆尖,筆尖觸及被測部位,通過氖管的發光與否,可判斷被測物體是否帶電。
1.謂從事文牘工作。
2.猶試卷。
1.試策和對策。
2.考對仗。
1.考試取士的名額。
1.即抓周。舊俗嬰兒周歲時﹐父母陳列各種小件器物﹐任其抓取﹐以試測小兒的未來志趣和成就。
1.試探法律﹐觸犯法律。參見"以身試法"。
2.考試律令知識。
1.謂鳥兒始飛。
2.制成的或修理后的飛機(或其他飛行器)作試驗性飛行﹐以檢查其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