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山名。山在浙江省奉化市西﹐為四明山別峰﹐有雪竇寺﹑妙高臺﹑飛雪亭﹑千丈巖瀑﹑三隱潭瀑等名勝。
2.寺名。在雪竇山。
3.唐宋時的一些高僧名號﹐因掛單雪竇寺而得名。
1.猶感通。
1.感傷愁苦。
跟外界事物接觸而引起思想情緒他對此事很有~ㄧ舊地重游,~萬端。
1.中醫(yī)指針刺時感覺沿經絡而傳導。
1.感慨悲傷。
1.猶諷諭。
1.感激高興。
2.感慨的心情。
1.猶感通。
感激而擁護(用于對上級)。
1.見"感蕩"。
1.亦作"感蕩"。亦作"感宕"。
2.感動;激蕩。
1.感化誘導。
1.感傷哀悼,傷感。
1.為其德行所感動。
2.感激恩德。
1.見"感生帝"。
1.猶感應。
①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激動,引起同情或向慕看到戰(zhàn)士舍身救人的英勇行為,群眾深受~。②使感動他的話~了在座的人。
1.猶感通。
1.指表現出來的驚訝神態(tài)。
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~不盡ㄧ~圖報。
1.領地之內。
1.削平,鏟平。
1.猶言劃時代。
1.猶廢棄。
1.曲牌名。全曲七或八句,共三十九字。見明邵璨《香囊記.題詩》。又見明周履靖《錦箋記.婆奸》。
1.鏟去,除掉。
1.猶廢塞。
1.猶生殺。
1.搜刮;搜集。
2.引申為征調。
1.裁除,廢除。
1.刪除,剔除。
1.猶芟夷。
1.亦作"刬襪"。
2.只穿著襪子著地。
1.削除;鏟除。
2.廢除;刪除。
3.克扣,削減。
4.猶訕笑。
1.最新。
1.謂向昏庸無能者獻媚。
1.諂媚阿附。
1.阿諛趨附。
1.阿諛奉承﹐不正派。
1.亦作"讇讒"。
2.諂諛和讒毀。
1.阿諛奉承的言辭。
1.諂諛的品性。
1.阿諛在上的人和輕侮在下的人。語本《易.系辭下》﹕"君子上交不諂﹐下交不瀆。"高亨注﹕"諂﹐甘言媚人曰諂。瀆借為嬻﹐輕侮人曰嬻。"
1.諂瀆。
1.謂滿足聽覺的需要。
1.諂媚奉承。
1.逢迎拍馬的人。
1.亦作"讇附"。
2.逢迎趨附。
1.謂以烹調羹湯取悅于人。典出《史記.殷本紀》﹕"伊尹名阿衡﹐阿衡欲奸(干)湯而無由﹐乃為有莘氏媵臣﹐負鼎俎﹐以滋味說湯﹐致于王道。"
1.指諂媚成性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