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吞咽食物。謂得以正常撫養。
1.亦稱"竻竹"。
2.竹的一種,因多刺,故名。
1.刺竹的筍。亦指刺竹。
1.猶言刺殺。
1.寫在名刺上的官職﹑姓名等字樣?!逗鬂h書.文苑傳下.禰衡》"建安初,來游許下。始達潁川,乃陰懷一刺,既而無所之適,至于刺字漫滅。"后遂用為典實。
2.指名刺。
3.古代的一種肉刑,亦稱墨刑,漢代稱黥刑。于罪人面上刺字,以墨涂之,故稱『文帝廢黥。魏﹑晉﹑南北朝雖有逃奴﹑劫盜刺字之制,亦旋行旋廢。隋唐皆無此法,《唐律》十二篇,不言刺字,五代后晉天福中始有刺配之法,宋元盛行,據罪狀之不同分別在犯者面部﹑額部﹑項部﹑臂部或身上刺字,用以標明犯罪事由及發遣地點。
4.宋代軍制,軍士常須刺字,以作標記。
5.有于背上刺字,以表示忠心報國者;直至明代,仍有人主張刺字。
1.古代市肆征收的房屋稅。
1.有毒毛蟲。俗稱楊瘌子。
1.鳥名。以食蛓毛蟲得名。
1.謂罷免其官職。
1.賞賜。
1.謂以白板書官爵賜人,無印綬,僅得虛銜而已。
1.漢應劭《漢官儀》卷上"尚書令仆丞郎,月給赤管大筆一雙。"后因以"賜筆"指受到君王寵愛恩賜。
1.謂盛暑時天子以冰賜臣。
1.賞給布帛。
2.謂皇帝敕令臣下自縊。
1.鳳凰的腳趾。
2.指形如鳳爪的利器。
3.對烹調過的雞腳爪的美稱。
1.形容姿態美妙,像鳳凰回旋起舞一樣。
2.形容書法筆勢流轉悅目。
1.鳳鳥鳴叫。比喻美妙的琴聲。
1.道家所用的文字。也稱云篆﹑鳳文。
2.引申為道家的經書。
3.對古文字的美稱。
1.即鹡鷟。鳳的別稱。
1.鳳凰的英姿。常用以稱美別人。
1.即鳳喙。
1.大蛺蝶。
2.繡著蝴蝶花的女轎。
3.燕卵。
4.傳說中的仙人名。
1.帝王或貴族的后代。
1.鳳凰和麒麟的肉。指珍貴的食品。
1."凡鳥"的隱語。語本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簡傲》"嵇康與呂安善,每一相思,千里命駕。安后來,值康不在。喜出戶延之﹐不入。題門上作'鳳'字而去。喜不覺,猶以為欣故作。'鳳'字,凡鳥也。"后即用"鳳字"表示對人的譏刺。
2.雌鳳凰。比喻皇后。
1.古代殯葬時的器仗。猶招魂牌。因牌上書有鳳文,故稱。
1.琴上攀弦之物的美稱。
1.形容書法氣勢雄壯。
1.舊稱安葬皇帝或父親。
2.安置神像﹑神位等亦稱奉安。
1.奉告。
1.敬辭。拜見。對對方而言。
2.信奉﹐崇拜。
1.報答。
2.猶奉告。
1.猶進貢。
1.戰國趙惠文王得楚和氏璧﹐秦昭王致書趙王﹐愿以十五城易璧。時秦強趙弱﹐惠文王恐趙予璧而秦不予城﹐藺相如愿奉璧前往﹐曰"城入趙而璧留秦;城不入﹐臣請完璧歸趙。"見《史記.廉頗藺相如列傳》◇即以"歸趙"﹑"奉璧"等比喻物歸原主。
1.上表。
1.敬詞。猶告別。
1.俸糧。奉﹐通"俸"。
1.奉命出差。
1.見"奉敕"。
1.猶祭祀。
1.秦九卿之一。
2.保持恒久。
1.古代諸侯春季朝見天子叫朝﹐秋季朝見為請。因稱定期參加朝會為奉朝請『代退職大臣﹑將軍和皇室﹑外戚多以奉朝請名義參加朝會。晉代以奉車﹑駙馬﹑騎三都尉為奉朝請﹐南北朝設以安置閑散官員﹐隋初罷之﹐另設朝請大夫﹑朝請郎﹐為文散官。
1.送著作給別人的謙辭。謂文筆淺陋﹐有污尊眼。塵﹐污染。
1.謂相助促成。
1.奉獻﹐獻上。
2.猶奉承。
1.園名。原為唐司徒馬燧舊宅﹐燧死﹐其子暢將園中大杏贈宦官竇文場﹐文場以進德宗。德宗以為未嘗見﹐頗怪暢﹐派宦官往封其樹。暢懼﹐因獻其宅﹐廢為奉誠園。見唐馮翊子《桂苑叢談.史遺》◇用為盛衰無常的典實。
1.保持﹐保住。
2.猶奉行。
3.猶主持﹐料理。
1.見"奉敕"。
1.亦作"奉勑"。亦作"奉勅"。
2.奉皇帝的命令。
3.指奉師長之命。
1.酬答。
1.祭祀。
2.宋代設宮觀使﹑判官﹑都監﹑提舉﹑提點﹑主管等職﹐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員等。他們只領官俸而無職事。因宮觀使等職原主祭祀﹐故亦稱奉祠。見《宋史.職官志十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