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自得貌。
2.完美貌。
1.方言。推諉;推托。
1.猶言摧枯拉朽。比喻腐朽勢力極易打垮。
1.猶擴展。
1.猶類推。謂比類而推究。
1.漢末孔融兄弟七人,融居第六,四歲時,與諸兄共食梨,融取小者,大人問其故,答道"我小兒,法當取小者。"見《后漢書.孔融傳》李賢注。又南朝梁王泰幼時,祖母集諸孫侄,散棗栗于床,群兒皆競取,泰獨不取。問之,答道"不取,自當得賜。"見《梁書.王泰傳》◇因以"推梨讓棗"謂兄弟友愛。
1.見"推歷"。
1.推戴擁立。
1.推問列狀。
1.謂裝作不聞不問,什么都不知道。
1.見"推聾妝啞"。
1.古代帝王任命將帥時的隆重禮遇。
1.推詳論述。
2.邏輯學名詞。用語言形式表達出來的推理。
1.推崇美德;推重贊美。
1.推辭。
1.闡明;究明。
1.推算命運,算命。
1.推度,揣測。
2.撫摩。
1.謂故意延宕。
1.矚目。
1.推崇仰慕。
1.亦作"推拿"。
2.按摩。
3.中醫正骨手法之一。包括推法和拿法。
又稱按摩”。指在人體一定部位上,運用推、拿、按、摩、c069!⑷唷⒁ 扳、拍等各種手法來治療疾病的方法。有疏通經絡、行氣活血、滑利關節的作用。
1.追查。
1.排斥;排擠。
2.擁擠。
3.搬動。
4.謂隨著歲月推移。
5.相比。 6.排列;排列推算。 7.宋﹑金﹑元時三年一度核實厘正賦役的法制。
1.舊時稱商人將自己商店中全部財產折價讓與他人經營。
1.推移變遷。
2.推故遷延;推遲。
田徑運動項目之一。運動員單手持球于肩頸之間,通過滑步或旋轉將球從肩上推出,并使球落在40°的扇形投擲區內。有側向、背向和旋轉等姿勢。
1.推辭謙讓。
1.推搡。
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》卷十九引《劉公嘉話》載唐人賈島做詩,得鳥宿池邊樹,僧敲月下門”兩句。起初敲”字想改用推”字,猶豫不決,用手做推、敲的動作,無意中碰上了韓愈,就向韓愈說明原委~愈認為用敲”字好◇以推敲”比喻反覆斟酌、考慮。
1.斟酌情理。
2.以情義相待。
1.推研窮究。
1.審問犯人。
1.尋求;探索。
2.追究。
1.見"推卻"。
1.遜讓;推辭。
1.《公羊傳.定公四年》"父不受誅,子復讎,可也。父受誅,子復讎,推刃之道也。"何休注"一往一來曰推刃。"謂父罪當誅而子復仇,仇家之子亦必報復,則形成一往一來的循環報復◇用"推刃"泛稱用刀劍刺殺或復仇。
1.推重信任。
1.同"推三阻四"。
1.以各種借口推托﹑阻撓。
1.使勁推。
1.推移演變。
1.遷官給賞。
2.推譽贊賞。
1.推崇。
1.明代謂官員未經滿考即行升補。
1.施恩惠于他人。
1.見"推食解衣"。
語出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漢王授我上將軍印,予我數萬眾,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,言聽計從,故吾得以至于此。”意為漢王劉邦對韓信恩信有加,甚至將自己的衣服脫給他穿,將自己的食物推給他吃◇因以推食解衣”形容恩惠之深或慷慨地給人以幫助和關心。
1.推舉賢才。
1.推尊侍奉。
2.推薦職務。
3.勘斷案件。亦為官名。宋代稱大理寺推丞﹑評事◇亦以泛稱法官﹑審判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