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》卷十九引《劉公嘉話》載唐人賈島做詩,得鳥宿池邊樹,僧敲月下門”兩句。起初敲”字想改用推”字,猶豫不決,用手做推、敲的動作,無意中碰上了韓愈,就向韓愈說明原委~愈認為用敲”字好◇以推敲”比喻反覆斟酌、考慮。
1.郡守。郡守兼領武事,故稱。
1.《后漢書.百官志五》"﹝令﹑長﹑侯國之相﹞秋冬集課,上計于所屬郡國。"劉昭注引胡廣曰"秋冬歲盡……丞﹑尉以下,歲詣郡,課校其功。"漢代指郡對屬縣官吏的年終考績◇因以"郡課"借指基層地方官的治績。
封建時代對郡主丈夫的稱謂。
1.古代郡守出行時儀仗中的旄旗。借指郡守的職位。
1.郡守。郡的行政長官。
1.漢代謂各郡于歲終講武校獵以簡選材勇之士為郡試。
1.郡的長官,主一郡之政事。秦廢封建設郡縣,郡置守﹑丞﹑尉各一人。守治民,丞為佐『唐因之;宋以后郡改府,知府亦稱郡守。
1.郡府的廳堂。
魏晉隋唐時每郡的顯貴世家,為一郡所仰望,故稱郡望。如太原王氏、隴西李氏等士大夫以郡望自矜。
1.郡和縣的并稱。郡縣之名,初見于周。秦始皇統一中國,分國內為三十六郡,為郡縣政治之始,漢初封建制與郡縣制并行,其后郡縣遂成常制。
1.科舉時代稱府學為郡庠。
1.郡府。
1.一郡的大姓望族。
書目名。南宋晁公武撰。共收書一千四百余部,每一書目之后有解題。是中國現存最古的一部私人藏書目錄。傳世有袁州本”和衢州本”兩種版本,均刊印于1250年,但內容互有不同。清末王先謙合校袁、衢兩本為一本。
1.郡太守的印璽。借指郡太守。
1.一郡之政事。唐白居易有《初領郡政衙退登東樓作》詩,云"賴是余杭郡,臺榭繞官曹。凌風親政事,向晩恣游遨。"
1.地方志的一種。記錄一郡山川﹑物產﹑人文等情況的書。宋范成大著有《吳郡志》。
1.郡守府署所在的首縣。
2.郡守的治所。
唐宋太子諸王之女稱郡主。明清以親王之女為郡主。
1.郡守的屬員。
1.陡峭﹐高峻。
2.嚴厲苛刻。
3.湍急。
1.險峻。
1.古國名。
1.險峻狹窄。
2.為人嚴峻而心胸狹隘。
1.亦作"峻坂"。
2.陡坡。
1.見"峻阪"。
1.嚴酷殘暴。
1.高陡狹窄。
1.高超的文筆。
1.陡峭如壁的山崖。
1.高尚的風格。
1.博大。
1.高山。
1.高聳。
1.陡峭不平貌。
1.高大寬敞。
1.升遷。
1.嚴正的言詞。
1.嚴正的言詞。
2.嚴加拒絕。
1.大德。高尚的品德。
2.大德●澤;大恩。
1.高升。
1.刻毒誣陷。
1.高峻的山峰。
1.險惡。
1.高峻的山崖。
2.比喻品格剛直。
1.高貴的門第。
1.嚴酷的法令。
1.高峻,高聳。
1.高超的格調。
1.陡深的山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