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保持貞節;保全節操。
2.指完美的節操。
1.盡情地責罵;竭力地叫罵。
1.悲痛憐憫。愍﹐同"憫"。
1.杜蘅的異名。
1.古時因土賜姓,即以生地﹑居處或封地的地名為姓,以顯揚之。
1.指某地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習性。
2.指土壤的燥濕﹑肥瘠等性質。
1.亦作"土蓄"。麒麟的異名。
2.牛的異名。
1.見"土畜"。
1.古官名。負責向帝王陳報山川地勢﹑土質好壞及土地所宜生產。
1.蛙的一種。《爾雅·釋魚》"在水者黽"晉郭璞注"耿黽也。似青蛙,大腹,一名土鴨。"郝懿行義疏"黽似青蛙,大腹,背有黑文一道,其鳴蛤蛤者是也,鳴聲似鴨,故名土鴨。"元陳旅《送項煉師還天臺》詩"谷暖金鵝大,溪深土鴨肥。"一說,即金線蛙。
1.清末以本國產的鴉片為土煙,與"洋煙"對稱。
1.方言。墳墓。
1.見"土堰"。
1.亦作"土隁"。
2.土筑成的攔水壩。
1.窯洞。
2.燒制陶器的窯。
3.手工開采的煤窯。
1.方言。舊時謂下等妓院。
1.第二次鴉片戰爭后,清政府開放煙禁,當時將國產的鴉片稱為"土藥"。
2.土造的火藥。
1.行星名。即土星,又名鎮星。
2.七曜日的第七日,即星期六。
1.土地產業。
1.周時天子會見庶姓諸侯的一種禮節。
送人的土產區區土儀,不成敬意。
1.金﹑木﹑水﹑火﹑土五音之一。
2.地方口音,方音。
1.太平軍的工兵營,專事掘地道攻城。建于1852年,由挖煤工人組成。
1.古代用泥土燒制的殉葬的偶人。
1.見"土偶"。
1.鄉土和屋宅。
2.疆土;國土。
1.指飛揚的塵土。
1.土話。
1.又稱"土卵"。
2.藤本植物黃獨的異名。
1.地域。
1.即土鱉,可入藥。
1.指土房子。因四面環以土墻,故稱。
1.猶土德。
1.以雜草﹑垃圾﹑灰土等所漚制的肥料。
1.處理死人遺體的一種方法。我國一般是把尸體裝進棺材,埋在地里。
1.在地上挖成的爐灶。
1.土法制造。
2.用泥土制造。
1.舊時統治者對當地起義農民的蔑稱。
1.販運﹑囤積鴉片的商行。
1.地下冬眠的動物。
1.古官名。五官之一。
1.瓜的別名。
2.芋頭的別名。
1.蜘蛛的一種。
1.古代的一種粗紙。
1.土法制造。
1.土壤的性質。
1.泥娃娃。
1.四方的中心地區。
2.地下。
1.墳墓中的人,死人。
1.指墳墓。
1.蟲名。即灰蚱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