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湖南茶陵人。清末主張君主立憲,被推為湖南咨議局議長。辛亥革命時,殺害革命黨人,篡奪湖南都督職位◇加入國民黨,歷任湖南督軍兼省長、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。1927年后依附蔣介石,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、行政院院長。
1.澡堂中設有澡盆的部分。與"池堂"相對而言。
1.即頭錢。聚賭抽頭的錢。
1.覆盆之下。比喻含冤負屈的境遇。
1.同"湓溢"。
2.水流噴涌而出。
1.口大底小的,較淺的盛器。
1.猶澎濞。水翻騰之聲。
1.古城名。以地當湓水入長江口而得名『初灌嬰始筑此城。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◇改名湓城,唐初又改潯陽。為沿江鎮守要地。
1.水聲很大的急流。
1.即湓水。
1.湓水流至長江入口處。在江西省九江市西。
1.水流不及宣泄而泛濫。
1.水洶涌泛濫。
1.亦作"湓涌"。
2.水翻騰涌流。
3.指氣勢翻騰洶涌。
1.亦作"芬蒫"。亦作"芬氳"。亦作"芬藴"。
2.煙靄氤氳或香氣郁盛。
1.象聲詞。形容大聲。
1.心急貌;心跳貌。
1.彷徨;驚懼。
1.彈劾查究。
1.抨擊駁斥。
1.彈劾。
2.批評;攻擊。
1.彈響弓弦,虛作射勢。
1.彈劾。
用文字或言語來嚴厲駁斥、攻擊抨擊謬論。
1.弈棋。
1.彈劾的奏章。
1.品騭;評定。
1.水聲。
1.泙湃。
1.水聲。亦用以形容波浪沖擊。
1.水聲。
1.慷慨,感慨。《楚辭.東方朔》"思比干之恲恲兮,哀子胥之慎事。"洪興祖補注"恲,忼慨也。"一說,忠直貌。王逸注"恲恲,忠直之貌。"
1.感慨,嘆息。
1.象聲詞。形容水流激蕩等聲。
1.舟擊水聲。
1.象聲詞。鼓聲;金鼓聲。
1.象聲詞。鳥振翅奮飛聲。
2.象聲詞。迅雷聲。
3.象聲詞。大水聲。
4.象聲詞。狂風暴雨聲。
5.象聲詞。金鼓聲。 6.象聲詞。車馬聲。 7.象聲詞。用力敲門聲。
1.奏樂聲。
1.象聲詞。疾雷聲。
2.象聲詞。大水激蕩聲。
1.撞擊;沖擊。
1.亦作"砰祃"。
2.象聲詞。疾雷聲。
3.象聲詞。水流激蕩聲。
1.象聲詞。形容器物碎裂等聲。
1.象聲詞。形容器物碎裂聲。
1.深峻貌。《漢書.司馬相如傳下》"徑入靬室之砰磷郁律兮,洞出鬼谷之堀祒崴魁。"顏師古注"砰磷郁律,深峻貌。"一說為雷聲。王先謙補注"雷聲也。師古訓為深峻貌,非也。"
1.象聲詞。疾雷聲。
1.見"砰磕"。
1.象聲詞。形容碰撞﹑轟響等聲。
1.象聲詞。形容水流洶涌﹑暴雨等聲。
1.象聲詞。鼓聲。
2.象聲詞。用力敲門聲。
3.象聲詞。水流聲。
4.象聲詞。槍聲。
1.象聲詞。形容敲打﹑撞擊等聲。
1.象聲詞。形容巨大的聲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