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猛烈沖擊。
1.指邪惡的人。
1.奸詐。
1.見"淫焌"。
1.見"淫佚"。
1.謂使人心志放蕩。亦謂放蕩的心志。
2.奢望。
1.不正當?shù)牟胖恰?/p>
1.長久停留。
2.指水漲滯留。
1.放蕩,不知拘檢。
1.荒淫放蕩。
1.淫邪之樂。
2.謂過盛之樂。
1.銀印和綠綬『制﹐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綠綬。泛指高官。
1.銀飾的馬鞍。
2.代指駿馬。
1.白中略帶銀光的顏色。
1.楊柳科落葉喬木。高可達35米。樹皮灰白色﹐葉互生﹐卵形﹐掌狀分裂﹐葉背有白絨毛。分布于我國北部地區(qū)。木材白色﹐質(zhì)地細致﹐供建筑﹑造船﹑造紙﹑制牙簽和火柴用。
1.亦作"銀榜"。宮殿或廟宇門端所懸的輝煌華麗的匾額。
2.以銀粉或銀飾紙﹑木牌書寫張貼的文告。
1.猶錢包。
1.亦作"銀杯"。亦作"銀杯"。
2.銀質(zhì)酒杯。
3.銀質(zhì)杯形禮器。一種獎品。參見"金杯"。
1.用白銀做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。
1.筆管飾銀的筆。
1.指白銀和其他財物。
2.銀制的貨幣。
1.古代婦女的一種銀質(zhì)首飾﹐亦可用以梳發(fā)。
1.即銀圓。
1.書籍的美稱。
1.熔鑄成餅狀的白銀『代以后即有鑄造。清代某些地方和商號仿照歐美銀圓形制自鑄的銀圓﹐也稱"銀餅"。
1.銀白色的波浪。
2.即銀河。
1.亦作"銀薄"。
2.白銀捶成的薄片。常用以貼飾器物。古代也用以入藥。
1.見"銀箔"。
1.將要或正在吐絲的蠶。此時蠶腹半透明而有光﹐故稱。
1.亦作"銀纒"。
2.纏繞器物的銀質(zhì)絲繩。
1.月亮的別稱。傳說月中有蟾蜍﹐故稱。
1.銀礦的礦場。
1.銀幣﹔銀兩。
1.古族名。
1.衏魚的俗稱。
2.比喻燈花。
1.銀質(zhì)船形酒杯。
1.井欄。一說轆轤架。
2.銀飾之床。
1.謂用白銀涂飾或鑲嵌的器物上凹下去的文字或花紋。
1.即銀元。民國初年所鑄銀元俗稱有大頭﹑小頭之分。大頭指銀元上鑄有袁世凱的頭像。
1.銀飾的腰帶。常借代高官顯宦。
1.漢代近侍之臣中常侍的冠飾。珰當冠前﹐以白銀為之◇以為宦者之代稱。
2.婦女的銀質(zhì)耳飾。
1.銀質(zhì)的刀。
2.見"銀刀軍"。
3.指白色的刀形魚。
1.唐王智興所建衙兵名。
1.佛教謂菩薩所居以琉璃鋪地﹐故稱。常借指佛寺。
1.輝煌華麗的宮殿。
1.貂之一種。
2.指用銀貂毛皮制成的衣服。
3.銀珰與貂尾。
1.指佛﹑道經(jīng)典。
1.見"銀虬"。
1.銀白色的燈盞﹑燭臺。
1.白發(fā)的美稱。
1.見"銀旙"。
聲明: 本網(wǎng)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或網(wǎng)友,僅供交流學習,如有侵犯了你的權(quán)益,請發(fā)送郵箱到feedback@deepthink.net.cn 本網(wǎng)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(nèi)移除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 刷刷題對內(nèi)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(wù)或責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