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昏暗貌。
1.南朝宋詩人謝靈運的小名。
1.見"夢兒亭"。
1.客船上的帆。
2.借指客船。
①機關團體的食堂里臨時給來客開的飯。②飯館、火車、輪船等處論份兒賣的飯。
1.旅邸;客店。
供旅客或來客住宿的房間。
1.客船。
1.供應門客的生活費用。
1.使賓服。
1.客戶交納的賦稅。
1.出門人應遵守的規(guī)矩。
1.租種別人的田地。
與主觀世界”相對。哲學上指人的意識之外獨立存在的物質世界,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。
唯心主義的一個派別,主張有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存在的‘精神 ’或‘理’,認為物質世界是這種‘精神 ’或‘理’的體現或產物。
1.招待賓客的處所。亦指旅店。
1.游子的愁思。
2.游子發(fā)愁。
①舊時指以租佃為生的人家(跟‘主戶’相對)。②舊時指外地遷來的住戶。③工廠企業(yè)或經紀人稱來往的主顧;客商展銷的新產品受到國內外~的歡迎。
1.身處異鄉(xiāng)的情懷。
1.游子的魂魄﹑精神。
1.本指旅客在旅店里吃飯。亦指代客店。
1.指因外邪侵襲而成的疾病。
①寄居的籍貫(區(qū)別于‘原籍’)。②寄居本地的外地人。
1.客中的生計。
1.寄居異鄉(xiāng)。
2.指在外寄宿。
1.商人。因販賣貨物而往來各地,故稱。
1.客籍將領。
2.指不隸屬于本部之將。
3.泛指書吏衙役。
1.謂客籍將軍。
1.指堂前西邊的臺階。古代禮儀,賓客皆由西階入堂,故稱西階為客階。
1.古代官吏出使或上任時在途中所用的旌節(jié)。
2.猶言客蹤。
在外地居住;旅居二十歲時告別故鄉(xiāng),以后一直~成都。
1.旅人的鞋。
1.從外地調來的軍隊。
1.見"客況"。
1.離鄉(xiāng)游子的眼淚。
1.招待賓客的禮節(jié)。
1.離鄉(xiāng)在外期間。
蘇聯劇本《前線》中一個慣于捕風捉影、弄虛作假的新聞記者◇被新聞界借用,泛指新聞報道中的虛假、浮夸作風。
1.供旅客投宿的處所。
1.指外鄉(xiāng)的路。
2.指旅途。
1.旅途中的伴侶。
旅客;客人商賈客旅云集|招呼新客旅,掃掠舊池臺。
載運旅客的輪船。
1.旅館﹑飯店﹑影劇院等表示滿員的用語。
1.異鄉(xiāng)游子的夢。
1.外地寄寓的居民。
2.晩清下江一帶"哥老會"的別稱。
1.賓客的問難。亦為文體名。假設客人向自己詰問而進行答辯以申述己見的一種文體。始于漢東方朔的《答客難》。事見《漢書.東方朔傳》"﹝朔上書欲求試用﹞辭數萬言,終不見用。朔因著論,設客難己,用位卑以自慰諭。"
1.客中的錢袋。喻指所帶錢財。
1.客中的思緒。
1.外地飛來的鳥。多喻旅人。
1.古代身份較婢女略高的婦女。南北朝時已有此稱謂。其社會地位和所受待遇與部曲相同,一經主人放免,即成平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