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起伏搖動。
1.安營,扎營。謂軍隊駐扎。
1.安坐而擁有。
1.《魏書.李謐傳》"每曰'丈夫擁書萬卷,何假南面百城。'遂絶跡下幃,杜門卻掃,棄產營書,手自刪削,卷無重復者四千有余矣。"后因以"坐擁百城"比喻藏書豐富。
1.見"坐擁百城"。
1.曲右足而坐。
2.座位的右邊。
1.置于座右,用以自勉自戒的格言。
1.田雞,青蛙。
1.座位旁邊。
1.見"坐夏"。
1.坐談。
1.指訴訟雙方互相辯論。
2.入獄;坐監獄。
1.坐于月下。
2.婦女產后一月內休息調養。
也稱坐蓐”。指婦女臨產及產后一個月內休息調養。
1.謂坐在軍帳內策劃軍事方略。
1.亦作"坐臧"。犯貪污罪;判貪污罪。
2.方言。栽贓。
1.見"坐贓"。
1.(主帥的)軍帳。
2.謂(主帥)升帳。
1.晉葛洪《神仙傳》載介象字元則,會稽人。吳主征至武昌,供帳皆是綺繡。遺黃金千鎰,從象學隱形之術,后告言病,帝遣左右姬侍,以美梨一奩賜象。象食之,須臾便死。帝埋葬之。以日中時死,晡時已至建業,所賜梨付苑吏種之。吏后以表聞,先主即發棺而視,唯存一符。帝思之,與立廟,時躬往祭祀,常有白鶴來集座上,遲回復去。又傳說漢丁令威成仙后化鶴飛回故鄉遼東,飛鳴作人言"有鶴有鶴丁令威,化鶴千年今始歸。"見舊題晉陶潛《搜神后記》◇遂以"坐帳無鶴"為思念故土的典實。
1.猶寂照。謂通過禪定止息妄念,觀照正理。
1.獲罪被貶。
①謂安坐而以德威服人坐鎮雅俗,弘益已多。②指官長親自在某地鎮守、駐守他親自帶領調查組,坐鎮廠里抓試點。
1.因獲罪而被召回。
1.一種財經制度。(1)清制,凡各省﹑道﹑府以下官俸﹑役食﹑鋪兵工食﹑驛站料價等,都攤征于民,編入地丁征收,到支用時,就在編征項下支付,稱為"坐支"。清薛福成《應詔陳言疏》"惟是州縣養廉,大者無過千兩,蓋與坐支各款,均屬辦公不可少之費。"(2)民國政府曾規定,機關單位經財政部同意,可以從其征收的稅款中支付一部分抵充支出,稱為"坐支"。1936年停止坐支制。(3)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現金管理的企業單位,在銀行的同意下從自己業務收入的現金中直接支付的一種方式。我國政府《中央金庫條例》第四條規定凡一切國家財政收入,均須由經收機關照規定期限,全部繳納同級金庫,除有特別規定者外不得坐支抵解及自行保管。
1.謂輕易制敵。
2.引申指占據有利的地勢。
1.輕易獲得;輕易達到。
1.座席之中。
2.舊時京劇班社在演出進行中,后臺設有"帳桌",由"文武總管"坐守桌旁,指揮全班業務,叫做"坐中"。目前劇團管理后臺工作已不采取此種形式。
1.放在桌案上的時鐘。區別于掛鐘。
1.即座主。唐代進士稱主考官。唐孟郊有《擢第后東歸書懷獻坐主呂侍郎》詩。
1.商號為采購或推銷貨物在外地所設的常駐機構。
2.在牌戲或賭博中做莊家。
1.罪狀。
1.猶守拙,不取巧。
1.治罪;獲罪。
2.特指因連坐而獲罪。
1.坐與起,止與行。古代練兵的科目之一,多與"進退"連用。
2.安然而為。
1.東階。
1.主人的席位。
1.祭祀時盛祭肉的禮器。阼﹐通"胙"。
1.亦作"岝崿"。亦作"岝?"。亦作"岝?"。
2.山勢高峻貌。
3.急疾貌。
4.山名。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南。相傳春秋吳王僚葬此。
1.見"岝?"。
1.亦作"岞峳"。
2.山勢不齊貌。
1.見"岝"。
1.亦作"岞頿"。
2.山高峻貌。
1.驚駭變色。
1.羞慚的神色。
絹絲昆蟲。一生中經歷卵、幼蟲、蛹、成蟲四個階段。幼蟲老熟后能吐絲作繭。喜吃柞樹葉子,也吃柳、楓、樺、蘋果、李、杏樹的葉子。多養在野外樹上,整個幼蟲期在自然環境中度過。蠶絲耐酸、耐堿、拉力強,耐濕、絕緣好。
由人工放養在柞樹上的柞蠶所結的繭絲。呈淡黃褐色或黃褐色。有很好的強伸度,光澤柔和,吸濕性和耐日光性比桑蠶絲為優。但染色性較差。常用以織制柞絲綢,也可用于織造裝飾綢或工業和國防用綢。
1.即柞絲綢。
1.亦作"柞?"。
2.設于陷阱中的捕獸裝置。
1.櫟樹。
又稱蒙子樹”、冬青”。大風子科。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生棘刺。葉卵圓形,有鋸齒。初秋開黃白色小花。生長在中國西部、中部和東南部。葉可入藥,能散瘀消腫。木材堅硬,可制家具等。
1.舊式榨油用的大木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