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匈牙利建立的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。1918年11月匈牙利共和國成立后,資產階級政府因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而無力執政。1919年3月21日由匈牙利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執政,成立蘇維埃共和國。蘇維埃政府采取措施,實行社會主義改造,建立紅軍。5月擊退協約國支持的外國入侵軍隊。6月制定社會主義的憲法◇因國內外敵人相勾結,發動叛亂,8月蘇維埃共和國告終。
1.指廣闊平坦的沙漠。
2.指大片沙地。
1.地名。在陜西大荔縣南,臨渭水,東西八十里,南北三十里﹐其處宜于牧畜。西魏大統三年,宇文泰大敗高歡于此。唐于此置沙苑監。
1.照在沙洲﹑沙灘上的月光。亦指沙洲﹑沙灘上空的月亮。
1.被大風卷起的呈云狀的沙塵。
2.比喻逐隊影附之人。
3.沙洲上空的云。
1.落葉小喬木。幼枝銀白色,老枝栗褐色,葉長圓狀披針形,花白色,有香味,果實橢圓形。生長在沙地,耐旱耐寒,是沙荒造林的主要植物,果實可食,嫩葉可作飼料。又名桂香柳。亦稱這種植物的果實。
1.復姓。唐代有沙咤相如。見《舊唐書.劉仁軌傳》。
1.《太平廣記》卷四八五引唐許堯佐《柳氏傳》載有唐代蕃將沙咤利恃勢劫占韓翊美姬柳氏的故事◇人因以"沙咤利"指霸占他人妻室或強娶民婦的權貴。咤,也寫作"咤"﹑"叱"。
1.謂沙淤積露出水面。
1.謂沙灘或沙地上悶熱如蒸。
1.水中小沙洲。
1.見"沙洲"。
1.小沙洲。
1.沙漠中被旋風卷起成柱子形狀的飛沙。
1.見"沙箸"。
1.亦作"沙筯"。
2.一種植物,多生于海灘中。
1.沙石上呈現的篆書似的條紋。
1.指漢張良同刺客在博浪沙以鐵椎狙擊秦始皇之事。見《史記.留侯世家》。
1.見"沙嘴"。
1.細小的石粒。
2.指形狀像沙子的東西。
1.一種供玩賞的花燈。燈外繪人物圖像,頭部或四肢另以紙剪,貼在特制的機關上,燈內裝沙子,用手略搖動,使沙子流泄,沖擊機關,紙像即隨之活動。
1.一種美玉。
1.亦作"沙觜"。
2.一端連陸地﹑一端突出水中的帶狀沙灘。常見于低海岸和河口附近。
1.一種經緯稀疏而輕薄的絲織品。
2.經緯稀疏的棉織品??梢宰鑫脦?,或用以作醫療用品等。特指經消毒后用以包扎傷口者。
1.棉紡工廠。
1.見"紗幮"。
1.蒙有紗布或釘鐵紗﹑尼龍紗等的儲食櫥。
1.亦作"紗廚"。亦作"紗廚"。
2.紗帳。室內張施用以隔層或避蚊。
1.蒙紗的窗戶。
1.詞牌名。雙調。有四十一字﹑四十二字兩體。原為唐教坊曲名。前蜀毛文錫詞有"月照紗窗,恨依依"句,故名。參閱《詞譜》卷四。
1.用紗罩籠住的燈。
1.紡紗機上的主要部件,用以將棉纖維捻成細縷并繞在滾筒上。紗廠的規模通常以紗錠的數量來表示。
1.紗制官帽。
1.精細﹑輕薄的絲織品的通稱。
1.紗制窗簾。
1.紗制頭巾。
1.挺括細薄的絲織品的通稱。
2.紗手帕。
1.紗制燈籠。
2.謂以紗蒙覆貴人﹑名士壁上題詠的手跡,表示崇敬。典出五代王定?!短妻裕鹱院唷?王播少孤貧,嘗客揚州惠昭寺木蘭院,隨僧齋飡。諸僧厭怠,播至,已飯矣◇二紀,播自重位出鎮是邦,向之題已碧紗幕其上。播繼以二絶句曰'……二十年來塵撲面,如今始得碧紗籠。'"后用作詩文出眾的贊詞。
3.猶紗罩。舊時婚禮中新娘罩面的紗巾。
4.馬來語saron的音譯。東南亞一帶用以圍裹身體的長布,為服飾之一。
5.法語salon的音譯??蛷d。今多譯作"沙龍"。十七世紀末葉和十八世紀巴黎文人常接受貴族婦女的招待,在客廳集會。因指文人雅士的清談場所。
1.舊指具有宰相福命的人。
1.輕軟細薄的絲織品的通稱。
1.即紗帳。
1.傳統戲曲腳色行當。小生的一種。大都扮演文官。如京劇《玉堂春》中的王金龍等。
1.泛指官服。
1.紗制的袋。
1.細微。
1.指窗戶的內層。內層木屜糊紗,故名。
1.即紗帳。
1.迷信用品。
1.蟲名。蜻蛉之別名。
1.狀如紗緞和元寶的紙制迷信用品。舊時送喪家備焚化用的禮物。
1.紗制帳幕。張設于殿堂,以隔內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