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古代華夏諸侯國間的結盟。
2.泛指中國境內的結盟。
1.謂神和人。
2.神奇非凡的人。謂其姿容﹑行止﹑技藝等非常人所及。
3.猶神仙。古代道教和方士理想中所謂修真得道而長生不死的人。
1.即神農。
1.神妙的姿容。
2.指精神容貌。
1.精神融和氣息通泰。
1.神的乳汁。指雨水。
1.神異的吉兆。
1.亦作"神叡"。
2.神明圣哲。
1.宋代軍伍名。
1.見"神睿"。
1.形容心神極為驚恐不安。
臉色,態度神色極不自然|神色焦慮。
1.兇神惡煞。
2.猶言神通。有本領。
1.神話中謂神仙所居住的山。
1.謂禪位出于神明之意。嬗,"禪"的古字。
1.傷神,傷心。
1.野外的美稱。
1.東漢黃巾軍領袖張曼成起兵時的稱號。
1.亦作"神蚮"。
2.具有靈性的蛇。古代神話﹑傳說認為蛇有靈性,能自身斷而復續,且能興云致雨,故以神稱之。
1.古代祭祀社神的場所。
2.日本神道教祭神的場所?;蚍Q神宮。原為各村落共行農事儀禮處,后逐步發展為興建舍宇﹑神殿,按時祭神。
1.猶神仙。
1.鬼鬼祟祟,十分神秘。
1.精神不正常。
2.形容十分神氣。
1.祭神用的牲類。
1.形容崇高﹑尊貴,莊嚴而不可褻瀆。
2.帝王的尊稱。
3.泛指天神,神靈。
1.中醫對望﹑聞﹑問﹑切四種方法的別稱。語出《難經.神圣工巧》"望而知之謂之'神',聞而知之謂之'圣',問而知之謂之'工',切脈而知之謂之'巧'。"
1.謂不是人,而是神鬼所設計的。形容安排極為巧妙。
1.指古人占卜用的蓍草。
1.器局識見;精神智慧。
2.神志;精神意識。
3.神魂。
1.羅馬神話稱丘必特為愛神,其藝術形象為一帶有雙翼的小孩。常攜弓箭在空中飛翔,誰中了他的金箭就會產生愛情◇以"神矢"泛指愛情之箭。
1.原為《圣經》中天使(angel安琪兒)的意譯。太平天國洪秀全《原道覺世訓》"皇上帝當初六日造成天地山海人物,已設有其神使千千萬萬,在天上任其派遣。"太平天國后期用作官名,地位在神將之下,詔書中常見。
1.見"神差鬼使"。
1.謂神明之世。古時對當代朝政的美稱。
1.謂祭神之事。
2.謂神仙之事。
1.謂不用眼睛察看,而靠精神感通一切。語出《列子.湯問》"唯黃帝與容成子居空峒之上,同齋三月,心死形廢;徐以神視,塊然見之,若嵩山之阿。"張湛注"神者,寂然玄照而已,不假于目。"
1.猶言魂飛魄散。
1.猶神情。
2.精神內聚。
3.鱉的別稱。
1.神異之獸。
1.即神虎門。南朝宋建康都城宮門名。唐避高祖之祖父李虎諱改作神武門。
1.謂神明所授與。
1.見"神樞鬼藏"。
2.即天樞。北斗星座第一星。
3.中樞,樞紐。
1.謂神奇奧妙的兵書。
1.見"神運鬼輸"。
1.神奇莫測的法術;仙術。
1.相傳一種具有神奇作用的樹木。
2.以稱婆羅樹。
1.謂神魂,心神。
2.猶神俊。多形容猛禽﹑良馬等姿態雄健。
3.精神爽快;心神開豁。
1.古指有神奇功效的靈水。
2.唾液的別稱。
1.比喻胡言亂語。
1.心神不定,意念凝。
1.神態或神情相似。
2.精神實質上相似。
1.祭祀天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