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窩囊,無能懦怯。
1.感謝的心情。
1.向瘸腿的人謝罪。事見《史記.平原君虞卿列傳》﹕"居歳余﹐賓客門下舍人稍稍引去者過半。平原君怪之﹐曰﹕'勝所以待諸君者未嘗敢失禮﹐而去者何多也?'門下一人前對曰﹕'以君之不殺笑躭者﹐以君為愛色而賤士﹐士即去耳。'于是平原君乃斬笑躭者美人頭﹐自造門進躭者﹐因謝焉。"后用為禮賢下士的典實。
東晉詩人。陳郡陽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謝安侄女,王凝之之妻。曾在家遇雪,謝安問如何形容雪花,其侄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”,道韞認為未若柳絮因風起”,受到謝安稱賞◇世因而稱女子的詩才為詠絮才”。
1.感謝恩德。
1.指才智杰出的年輕人。語本《宋書.謝惠連傳》"﹝謝方明﹞子惠連﹐幼而聰敏﹐年十歲﹐能屬文﹐族兄靈運深相知賞……卒﹐時年二十七。"
1.感謝親朋祭奠死者。
1.喪事辦完后﹐去拜謝前來吊唁的親朋。
1.成年人因患某種病或者隨年齡的增長﹐頭頂的頭發逐漸脫落。
1.列敘不足之處『王充有《論衡.謝短篇》。
2.避其所短。
1.謝家美女。亦泛指大戶人家的美女。
1.對別人的恩惠用禮節表示感謝。
2.文體名。
1.即謝公樓。
電影演員。原名謝環復,湖南益陽人。女。曾任武漢歌舞劇院歌劇演員。1959年從影。1963年起任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。主演有《青春之歌》、《早春二月》、《舞臺姐妹》、《淚痕》等影片。著有《銀幕內外》。
南宋詩人。字君直,號疊山,信州弋陽(今屬江西)人。寶棠曇浣士。南宋末為江西招諭使,參加抗元,失敗后流亡民間◇元朝強迫他出仕,送到大都,絕食而死。其詩哀傷南宋之亡,多為悲涼之作◇人輯有《疊山集》。
1.見"謝太傅"。
1.即謝公墩。
1.同"謝安棋"。
1.指南朝宋謝惠連《雪賦》。
2.指唐謝偃作的賦。
1.謂辭官。
1.指晉謝安。
2.指南朝宋謝靈運。
3.指南朝齊謝杋。
4.指宋謝景初。
1.即謝安墩。
2.宋謝枋得寓居讀書處。
1.謂不能隱居﹐未遂素志。典出《晉書.謝安傳》﹕"安雖受朝寄﹐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﹐每形于言色。及鎮新城﹐盡室而行﹐造泛海之裝﹐欲須經略粗定﹐自江道還東。雅志未就﹐遂遇疾篤。"
1.一種前后齒可裝卸的木屐。原為南朝宋詩人謝靈運游山時所穿﹐故稱。事見《宋書.謝靈運傳》﹕"尋山陟嶺﹐必造幽峻﹐巖嶂十重﹐莫不備盡。登躡常著木履﹐上山則去其前齒﹐下山去其后齒。"《南史.謝靈運傳》引此作"木屐"。
1.一種樣式的紙。為宋謝景初初創﹐故稱。
1.在今浙江省樂清縣雁蕩山。
1.謝杋為宣城太守時所建之高齋地。一名北樓。唐咸通間﹐刺史獨孤霖改建后﹐稱疊嶂樓。
1.相傳前秦苻堅率眾百萬﹐進駐淮肥﹐東晉京師震恐﹐而征討大都督謝安"夷然無懼色"﹐且與其侄謝玄下棋賭別墅。"安常棋劣于玄﹐是日玄懼﹐便為敵手而又不勝"﹐安以優勢離去﹐臨行﹐"顧謂其甥羊曇曰﹕'以墅乞汝。'安遂游涉﹐至夜乃還﹐指授將帥﹐各當其任。"遂破苻堅。乞﹐送。事見《晉書.謝安傳》◇遂用作典實。
1.亭名。在安徽省宣州市北郭外。相傳為謝杋送范云赴零陵之地。唐李白有《謝公亭》詩。亦省稱"謝亭"。
1.地名。在今浙江省長興縣南三鴉村。晉謝安初葬建康梅山﹐陳始興王叔陵發其墓﹐后謝安裔孫長城令夷吾徙葬于此。
1.指謝杋。杋曾任南齊隨王蕭子隆鎮西功曹﹐故名。
1.辭官。
1.指妓院。
1.謝靈運和郭璞的并稱。
1.承認錯誤﹐表示歉意。
1.猶感謝。
1.猶感謝。
1.指如同謝靈運這樣的慧業文人。語本《宋書.謝靈運傳》﹕"太守孟顗事佛精懇﹐而為靈運所輕﹐嘗謂顗曰﹕'得道應須慧業文人﹐生天當在靈運前﹐成佛必在靈運后。'顗深恨此言。"
1.答報致謝。
1.宋詩人謝逸的別稱。
1.即謝胡蝶。
1.見"謝賜花"。
1.見"謝公屐"。
1.指訂婚。
1.猶謝病。
1.指歌妓。典出《晉書.謝安傳》﹕"安雖放情丘壑﹐然每游賞﹐必以妓女從。"
1.指晉太傅謝安家。亦常用以代稱高門世族之家。
2.指南朝宋謝靈運家。靈運于會稽始寧縣有依山傍水的莊園﹐后因用以代稱貴族家園。
3.指南朝齊謝杋家。
4.指閨房。
1.比喻能光耀門庭的子侄。
1.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家的池塘◇亦泛指詩人家中的池塘。
1.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與從弟謝惠連俱以詩文著稱﹐見《宋書.謝惠連傳》◇遂以"謝家活計"喻指賦詩。
1.南朝宋謝靈運家的樓房。(1)謝靈運《登池上樓》詩中有"園柳變鳴禽"的佳句﹐后遂以"謝家樓"作為詠柳的典故。唐姚合《楊柳枝》詞"游客見時心自醉,無因得見謝家樓。"(2)謝靈運與從弟謝惠連相友愛﹐靈運《登池上樓》詩中名句"池塘生春草"﹐即得于夢見惠連之后。因遂以"謝家樓"作為詠兄弟情誼的典故。明皇甫沺《對月答子浚兄見懷諸弟之作》詩"謝家樓上清秋月,分作關山幾處明。"參見"謝池草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