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宋詩人謝逸的別稱。
1.方言。指喜歡攬事的人。
1.宋代的一種鄉兵制度﹐以五十家為一大保﹐設有大保長。參見"保甲"。
1.大保之長。參見"大保"。
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。在澳大利亞東北岸外的珊瑚海中。南北長2000余千米,東西寬19~240千米。包括近千個島礁和沙灘,總面積207萬平方千米。由三百五十多種絢麗多彩的珊瑚組成,造型千姿百態。現已將其中的一部分劃為海洋公園。
1.《易.系辭下》"圣人之大寶曰位。"后因以"大寳"指帝位。
2.指佛法。
3.重五十兩的銀元寶。
1.舊稱押寶的賭場。
1.古時天子寶藏用以卜疑的大龜甲。
1.謂遍祭天神。
2.指大型的報紙。
現代宇宙演化論的一種學說。認為宇宙的演化過程如同一次巨大的爆炸。由此,宇宙物質不斷膨脹,從熱到冷,其密度從密到疏地演化。該學說于1950年由美國天文學家伽莫夫等提出◇得到譜線紅移、微波背景輻射等一些天文新發現的有力支持。但仍難解釋星系的起源。
1.極悲哀。
2.佛教語。救人苦難之心﹐謂之悲;佛菩薩悲心廣大﹐故稱大悲。
1.佛教的觀世音菩薩經咒之一。即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無礙大悲心陀羅尼》的簡稱。舊謂念咒可使死者在陰間消災。
1.大敗。
1.指牡丹。五代時南漢為夸嶺海之強﹐每接北使﹐輒名其地所產茉莉為"小南強"◇其國主劉鋹降宋﹐見洛陽牡丹﹐大為駭嘆﹐人戲謂之曰此名"大北勝"。見宋陶谷《清異錄.花》。
1.貝之一種。上古以為寶器。
2.王莽時的貨幣。貝貨五品之一。
1.一切具備;完備。
1.《三國志.吳志.孫晧傳》"司空孟仁卒"裴松之注引晉張勃《吳錄》"﹝孟宗﹞少從南陽李肅學。其母為厚褥大被﹐或問其故﹐母曰'小兒無德致客﹐學者多貧﹐故為廣被﹐庶可得與氣類接。'"后用為招賢接友之典實。
2.后漢姜肱性友愛﹐與弟仲海﹑季江俱以孝著稱。弟兄三人為慰母心﹐常同被而眠。見《后漢書.姜肱傳》◇世遂以"大被"比喻弟兄友愛。
1.猶潰敗。
1.根本﹐事物的基礎。
白族曲藝曲種。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。相傳明代已經形成。一人說唱,另一人彈三弦伴奏。有南腔和北腔兩個流派。傳統曲目除白族民間故事外,也有依據漢族戲曲故事改編的作品。
1.方言。貴重的東西。
1.戰時軍隊的統帥部。
2.泛指某種活動的策源地。
1.周制﹐每三年調查一次人口及其財物﹐稱大比。
2.周代每三年對鄉吏進行考核﹐選擇賢能﹐稱大比。
3.隋唐以后泛指科舉考試。
4.明清亦特指鄉試。
指比例尺大于或等于十萬分之一的地圖。常見的有軍事地圖、城市建設規劃圖和工程技術圖等。是地形測量的直接成果或根據地形測量資料編繪而成。比例尺愈大,在圖上所表示的區域范圍愈小,而地物、地貌等內容則愈詳細。
1.語出《晉書.王珣傳》"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﹐既覺﹐語人曰'此當有大手筆事。'俄而帝崩﹐哀冊謚議﹐皆珣所草。"后常以"大筆如椽"夸贊別人文筆雄健有力或文章氣勢宏大。
古代殺頭的死刑惟大辟無可要,然猶質其首。
1.上首﹐位置較尊的一側。
1.亦作"大弁"。
2.大法。
1.見"大卞"。
1.拉屎。
2.屎。
1.見"大遍"。
1.亦作"大徧"。
2.唐宋大曲用語。遍﹐樂曲的一套。每套大曲由十余遍組成﹐凡完整演唱各遍的﹐稱大遍。
1.見"大辯"。
1.亦作"大辨"。
2.能言善辯。
1.外表﹐外部。
1.長別。
2.大略﹐大致。
3.從大類上區分。
4.山名。
1.在豫﹑鄂﹑皖三省邊境﹐西接桐柏山﹐東延為霍山。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。拔一千米左右﹐主峰天堂寨在湖北省羅田縣東北﹐高1729米。富林﹑礦資源。
長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水嶺。從西北向東南斜貫湖北和河南、安徽交界處。拔1000米左右。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。西北支脈有風景名山雞公山。
1.周王朝對來朝覲的要服以內的諸侯的尊稱。
2.泛指國賓。
3.古鄉飲禮﹐推舉年高德劭者一人為賓﹐也稱"大賓"。
1.人數多﹑聲勢大的軍隊。
2.大的戰爭。
3.舊時對兵士的俗稱。
1.傳說仙人名。
1.《禮記.禮運》"是故禮者﹐君之大柄也﹐所以別嫌明微﹐儐鬼神。考制度﹐別仁義。"鄭玄注"柄﹐所操以治事。"謂禮為人君持以治國之本◇以"大柄"喻握以治事的大權。
1.用面粉烙制的大張的餅。
2.方言。燒餅。
1.死的婉辭。
2.重病。
長篇小說。李b171H俗鰲1937年發表。為反對清政府出賣川漢鐵路筑路權,夏之時、林紹泉等人組織了保路同志會,遭到血腥鎮壓。保路運動由請愿發展為武裝反抗。作品事件紛繁,人物眾多,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各階級、各階層、各政治派別之間錯綜復雜的斗爭。
1.方言。一種面制點心。
1.方言。地方性甲狀腺腫。因食物缺碘引起﹐患者脖子前部腫大。
1.稱老年男子。
2.宋時稱飲食行業的年輕伙計。
3.父親的長兄。
1.稱呼丈夫的嫂子。
1.稱呼丈夫的哥哥。
1.稱丈夫的哥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