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系縛于肘。
1.見"闕逸"。
1.亦作"闕佚"。亦作"闕軼"。
2.殘缺散失。
1.政府等機構中人員的缺額。
1.不圓的月。
1.見"闕狄"。
1.有缺陷或弊病的政治措施。
1.古地名。在今安徽銅陵西南鵲頭鎮。
1.黑色斑點。
1.鵲的鳴叫聲。民俗以為喜兆,謂靈鵲報喜。
1.木名。榖木的別稱。
1.木名。出滇南。樹瘤可入藥,然極難得。
1.猶鵲橋。槎,木筏。
1.鵲的巢穴。
2.《詩.召南》篇名。
1.指《詩經.召南.鵲巢》。謂婦人之德。
1.《詩.召南.鵲巢》"維鵲有巢,維鳩居之。"朱熹集傳"鵲善為巢,其巢最為完固。鳩性拙不能為巢,或有居鵲之成巢者。"本喻女子出嫁,住在夫家◇以"鵲巢鳩居"比喻強占別人的房屋﹑土地﹑妻室等。
1.同"鵲巢鳩居"。
1.攘袂。
1.竊取;奪取。
1.猶言爭權奪利。
1.見"攘卷"。
1.見"攘卻"。
1.紛亂貌。
1.喧嚷紛雜貌。
1.紛擾;擾亂。
1.掠奪毀壞。
1.猶掠美。
1.猶攘臂。
1.排除貪欲。
1.驅逐討伐。
1.謂剪除繁冗部分。語本《詩.大雅.皇矣》"攘之剔之﹐其檿其柘。"朱熹集傳"攘剔,謂穿剔去其繁冗使成長也。"
2.指鏟除。
1.清代礦場技術指導和安排勞力等事務的頭目。
1.排除外患。
1.形容人來人往﹑喧鬧紛雜。
1.卷起衣袖。
1.《論語.子路》"吾黨有直躬者﹐其父攘羊而子證之。"邢昺疏"言因羊來入己家﹐父即取之。"后以"攘羊"謂揚親之過。
1.抗拒異族入侵。
1.排除抑止。
1.斥責揶揄。
1.《左傳.僖公四年》"攘公之羭。"杜預注"攘﹐除也。羭﹐美也。"本謂有損美名◇多以"攘羭"為掠美之意。
1.拒捕。
1.禳除災禍。攘﹐通"禳"。
1.謂禳除不祥﹐擇取吉事。攘﹐通"禳"。
1.謂宰牲祈禳。攘﹐通"禳"。
1.猶爭奪。
1.喪冠。
1.退讓避開。
1.古代辭讓官職的奏章。
1.謂向對方稍示寬容。亦謂在爭執中作一些退讓。
1.禮讓長者﹔退讓。
1.對年長者謙讓。齒﹐年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