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飲醴酒。《左傳.莊公十八年》"春﹐虢公晉侯朝王。王饗醴﹐命之宥。"《國語.周語上》"王乃淳濯饗醴。"韋昭注"饗﹐飲也。謂王沐浴飲醴酒也。"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二回"聞虢晉二國朝王﹐王為之饗醴命宥﹐又賜玉五瑴﹐馬三匹。"一說即饗禮。參閱唐孔穎達《春秋左傳正義》。
1.委曲得當;完全恰當。
1.曲折的小路。
2.棋局。
3.鄉曲,鄉里。
1.亦作"曲道士"。
2.指酒。
1.亦作"曲店"。
2.酒店。
1.指歌曲。
2.歌曲或戲曲的調子。
1.歌曲的節拍﹑音調。
1.謂由下層決斷公事。曲,鄉曲。
2.枉法判決。
1.猶曲部,部隊。
1.曲意施恩。
1.見"曲子"。
1.枉法。
1.中藥材防風的別名。
1.猶里巷。
1.遍設堤防。
1.內室;密室。
1.曲意奉承。
1.見"曲"。
1.堵塞堤岸洞口的物料,多為木料或柴草束等。因系利用洞口流水的力量將物料自然吸至洞口,故稱"曲洑"。
1.曲意阿附。
1.市名。在山東省中部偏南。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曲阜,為魯國都。以城中有阜,委曲長七八里,故名『置魯縣,隋改今名。為孔子故里。有魯國故城﹑孔廟﹑孔府﹑孔林等古跡,為著名游覽勝地。故城在今山東省曲阜市西北。參閱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.兗州府》。
在山東省西南部、京滬鐵路穿經市境西北部。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,周為魯國國都。1986年設市。人口614萬(1995年)。有魯國故城遺址、闕里(孔子故里)、孔廟、孔府、孔林等古跡,為著名游覽勝地。
1.迂回曲折。
1.順從,依順。傅,同"附"。
2.曲加附會。傅,同"附"。
1.儀仗用的曲柄傘。
1.戰國楚宋玉《對楚王問》"客有歌于郢中者,其始曰《下里巴人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。其為《陽阿》﹑《薤露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。其為《陽春白雪》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。引商刻羽,雜以流征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。是其曲彌高,其和彌寡"。意謂曲調高雅,能跟著唱的人就少。比喻知音難得◇亦以"曲高和寡"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,能理解的人很少。
1.彎曲相連的樓閣。
1.樂工。
1.《論語.述而》"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在其中矣"。謂彎著胳膊作枕頭◇以"曲肱"比喻清貧而閑適的生活。
1.十分恭謹。
1.折腰。形容恭順。
1.躬身有禮的樣子。
1.巧詐。
1.古代迎親禮儀之一。婿至女家迎女,出門登車,授女以綏,自御輪三周,然后下車先女而歸。此時須回頭顧視,謂之曲顧禮。
1.球類運動項目之一。每隊十一人,用下端彎曲的棍子把球打進對方球門,多者為勝。
2.曲棍球運動使用的球,體小而硬。
1.不正之國。
1.敬詞。猶承受;承蒙。
1.謂使物價有曲伸而不固定。
1.曲意袒護;委曲袒護。
1.迂回環繞。
1.蓄意隱瞞。
2.指曲意加以掩飾。
1.小惠。
1.極力毀謗。
1.曲木幾。古人之幾多以怪樹天生屈曲若環若帶之材制成,故稱。
1.彎腰。
1.亦作"曲技"。
2.小技。
1.見"曲伎"。
1.舊指酒官。負責監收酒稅。
1.曲折艱阻。囏,"艱"的古字。
1.曲折的欄桿。
1.水名。指江蘇省揚州市南長江的一段。
2.水名。即錢塘江。本名浙江,因潮水經浙山下曲折而東入海,故又名曲江。
3.水名。即曲江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