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猶里巷。
1.形容人多語雜。
1.見"七言律詩"。
1.詩體名。每首八句,每句七字,平仄﹑對仗及用韻,都有一定格律。
1.即七言詩。
1.以日﹑月和五星紀日的歷法。我國通行順序為日﹑月﹑火﹑水﹑木﹑金﹑土,周而復(fù)始。始于古代巴比倫(一說始于古代埃及)。我國四世紀時曾有此法。八世紀時摩尼教徒又由中亞康國傳入我國?!缎绿茣囄闹救份d有吳伯善《陳七曜歷》五卷。敦煌發(fā)現(xiàn)的歷書和占星術(shù)著作亦有用七曜歷者。
1.見"七曜"。
1.七世;七代。
2.見"七葉樹"。
1.漢時中常侍冠上插貂尾為飾,金日磾一家自武帝至平帝七朝,世代皆侍中,為內(nèi)庭寵臣◇因以"七葉貂"喻世代顯貴。
1.落葉喬木。葉子對生,掌狀復(fù)葉,花白色,略帶紅暈,蒴果黃褐色,是著名的觀賞植物。木材黃白色,花紋致密,可制精致家具。
1.蚤休的別名。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葉通常七枚排成一輪,夏季由葉間抽出花莖,頂開一花,根莖可入藥。見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草六.蚤休》。
1.道家指四時靈氣與紫﹑白﹑黃三元靈氣結(jié)成的靈液。
1.指七月一日,為中國共產(chǎn)黨建黨紀念日。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(chǎn)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,宣布中國共產(chǎn)黨正式成立。
1.古樂理以宮﹑商﹑角﹑征﹑羽﹑變宮﹑變征為七音。
2.等韻之學(xué),以唇音﹑舌音﹑牙音﹑齒音﹑喉音﹑半舌音﹑半齒音七種發(fā)音為七音。
1.泛指偏遠地區(qū)。雝,水岸內(nèi)曲處。
1.指舜的七個友人。
2.指宋歐陽修﹑尹誅等七人。
1.見"七輿大夫"。
1.指主管諸侯副車的七大夫。春秋時,侯伯出行有副車七乘,每車有一大夫主管,故稱?!蹲髠鳎夜辍?郄芮曰'幣重而言甘,誘我也。'遂殺丕鄭﹑祁舉及七輿大夫左行共華﹑右行賈華﹑叔堅﹑騅顓﹑累虎﹑特宮﹑山祁。"孔穎達疏"《周禮.大行人》云'侯伯七命,貳車七乘。'貳即副也。每車一大夫主之,謂之七輿大夫。"一說指主管兵車的輿帥七人。孔穎達疏引服虔云"上軍之輿帥七人,屬申生者。"亦省作"七輿"。
1.古代燕樂中的羽聲七調(diào)。
1.指日﹑月﹑五星運行的周期。
2.指日﹑月﹑五星。
3.舊律歷家以二十八星宿中的七宿配六十甲子,一元甲子起虛,二元起奎,三元起畢,四元起鬼,五元起翼,六元起氐,七元起箕,凡四百二十日為一周始,共得甲子七次,故稱七元。參閱清《協(xié)紀辨方書》卷一引《考原》。
4.道家指耳﹑目﹑鼻﹑口七竅的元氣。
《詩·豳風(fēng)》篇名。寫西周時代農(nóng)奴在一年十二個月份中勞動和生活的情景,反映了他們終年為貴族服務(wù),自身卻饑寒交迫的社會現(xiàn)實。全詩共八十八句,是《國風(fēng)》中最長的一篇。
1.指農(nóng)歷七月十五日中元節(jié),舊俗于此日設(shè)祭超度亡故親人,稱盂蘭盆。
1.農(nóng)歷七月初七日。是夜為七夕。
文學(xué)流派。形成于抗日戰(zhàn)爭初期。其成員多在胡風(fēng)主編的《七月》雜志上發(fā)表詩作,故名。作品多反映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的現(xiàn)實生活,詩體自由奔放,充滿激情,在當(dāng)時曾產(chǎn)生較大影響。
1.形容品種與顏色紛雜多樣。
1.相傳古時楚有七處沼澤◇以"七澤"泛稱楚地諸湖泊。
1.七層鎧甲。札,甲的葉片。
1.指星相迷信的抽簽﹑奇門﹑周易六爻﹑大六壬﹑拈卷﹑鳥銜牌﹑轉(zhuǎn)盤等七種測人兇吉之法。
1.同"七嘴八張"。
1.形容不按十足計算,折扣很大。
1.舊時形容婦女無比貞節(jié)剛烈,寧死不失身。
1.同"七寶"。
2.泛指各種美味。
1.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。(1)相傳漢茅盈﹑茅固﹑茅衷兄弟隱于茅山得道成仙,后晉之楊羲﹑許穆﹑許翙及唐之郭崇真皆于茅山得道,因合稱"七真"。唐陸龜蒙《和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》詩之一"一片輕帆背夕陽,望三峰拜七真堂。"自注"三茅﹑二許﹑一楊﹑一郭,是為七真。"唐齊己《赴鄭谷郎中招游龍興觀讀題詩板謁七真儀像因有十八韻》"《詩》懸《大雅》作,殿禮七真儀。"(2)指張紫陽﹑石杏林﹑薛道光﹑陳泥丸﹑白紫清﹑劉永年﹑彭鶴林七人,稱"南宗七真"。(3)指馬丹陽﹑丘長春﹑譚長真﹑劉長生﹑郝廣寧﹑王玉陽和孫清靜(仙姑)七人,稱"北宗七真"。
2.道教稱北斗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,并分別賜以貪狼﹑巨門﹑祿存﹑文曲﹑廉貞﹑武曲﹑破軍之名,謂之"七真"。
1.道家奉祀"七真"的廟宇。指道觀。
1.同"七政"。
1.古天文術(shù)語。說法不一(1)指日﹑月和金﹑木﹑水﹑火﹑土五星?!稌に吹洹?在璇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"孔傳"七政,日月五星各異政。"孔穎達疏"七政,謂日月與五星也。"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"以齊七政"裴髎集解引鄭玄注同此說。(2)指天﹑地﹑人和四時?!渡袝髠鳌肪硪?七政者,謂春、秋、冬、夏、天文、地理、人道,所以為政也。"(3)指北斗七星。以七星各主日﹑月﹑五星,故曰七政?!妒酚洝ぬ旃贂?北斗七星,所謂'旋﹑璣﹑玉衡以齊七政'。"裴髎集解引馬融注《尚書》云"七政者,北斗七星,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;第二曰主月法;第三曰命火,謂熒惑也;第四曰煞土,謂填星也;第五曰伐水,謂辰星也;第六曰危木,謂歲星也;第七曰剽金,謂太白也。日﹑月﹑五星各異,故曰七政也。"
2.古代兵法指人﹑正﹑辭﹑巧﹑火﹑水﹑兵七者。
1.佛教語。十惡的前七種。包括三種身業(yè)殺生﹑偷盜﹑邪淫;四種口業(yè)妄語﹑綺語﹑惡口﹑兩舌。
1.隨意瞎扯。
2.謂不團結(jié)。
1.書名。繼劉歆《七略》之后的一部圖書目錄分類專著。南朝齊王儉撰。其書分圖書為經(jīng)籍﹑諸子﹑文翰﹑軍事﹑陰陽﹑術(shù)藝﹑圖譜七類。另附道﹑佛各一類。今佚。
1.佛教按受戒程度和修行方式將信徒劃分為七種。其中出家五種,在家二種,合稱七眾。
1.密密層層的警衛(wèi)軍。
1.指東晉的轄境。相傳舜分天下為十二州,東晉有七,故云。
1.謂用七節(jié)甲片連綴而成。
1.即七屬。
1.指春秋鄭國七大夫。
2.指周褒姒的七個親黨。
3.指漢景帝時同時起兵的吳楚等七諸侯國之王。
4.指漢末建安時期作家孔融﹑陳琳﹑王粲﹑徐干﹑阮瑀﹑應(yīng)玚﹑劉楨等七人,稱建安七子。見三國魏曹丕《典論.論文》。
5.明代弘治﹑正德年間李夢陽﹑何景明﹑徐禎卿﹑邊貢﹑康海﹑王九思﹑王廷相等七人,并以文章名世,稱"前七子"。見《明史.李夢陽傳》。又嘉靖﹑隆慶時期李攀龍﹑謝榛﹑梁有譽﹑宗臣﹑王世貞﹑徐中行﹑吳國倫等七人,亦以文章名世,稱"后七子"。見《明史.李攀龍傳》。 6.漢代宮中女官名。
1.唐郭子儀有子八人,壻七人,皆朝廷重官。見《舊唐書.郭子儀傳》◇因以"七子八壻"形容子﹑婿眾多。
1.鏡名。因安裝在飾有七子圖案的鏡臺上而得名。參閱《初學(xué)記》卷二五引三國魏曹操《上雜物疏》。
1.謂人君對臣民當(dāng)一視同仁。語本《詩.曹風(fēng).鸤鳩》"鸤鳩在桑,其子七兮。"毛傳"鸤鳩之養(yǎng)其子,朝從上下,莫從下上,平均如一。"鄭玄箋"喻人君之德當(dāng)均一于下也。"
1.草花名。野薔薇的一個變種,一蓓十花或七花,亦名"十姊妹"。
1.指七言詩。
1.漢字書寫運筆的七種方法,即攍﹑壓﹑鉤﹑揭﹑抵﹑導(dǎo)﹑送,亦稱撥鐙法。南唐李煜《書述》"書有七字法,謂之撥鐙。自衛(wèi)夫人并鐘﹑王,傳授于歐﹑顏﹑褚﹑陸等,流于此日……所謂法者,攍壓﹑鉤揭﹑抵拒﹑導(dǎo)送是也。"沈尹默《書法論.余論》"檢閱計有功《唐詩紀事》陸希聲條,只言凡五字,攍﹑押﹑鉤﹑格﹑抵,而無'謂之撥鐙法'字樣。由此可見,李煜的七字法是參加了自己的意思的,是不盡可以為依據(jù)的。"
聲明: 本網(wǎng)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或網(wǎng)友,僅供交流學(xué)習(xí),如有侵犯了你的權(quán)益,請發(fā)送郵箱到feedback@deepthink.net.cn 本網(wǎng)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(nèi)移除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 刷刷題對內(nèi)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(dān)法律上的任何義務(wù)或責(zé)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