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亦作"污泥"。亦作"污泥"。
2.骯臟,卑污。
1.官衙衛士所執之戟。
1.唐代軍府中的武官。
2.泛指低級軍官。
1.衙門中的小官。
1.官衙的瞭望樓。
1.舊時官吏辦事的地方。
2.比喻官僚機關。
3.唐代宮殿的大門。
1.舊時謂官府貌似公正,實則貪贓枉法。
1.指交結權貴子弟以鉆營謀利之人。
1.衙參時兵卒的聲喏。
1.宋代職役之一。唐有衙前軍,但非官役。宋衙前始成為負擔最重的差役。職掌官物押運和供應,負賠償失誤和短缺等責任,承役者往往賠累破產。宋初無固定役法。仁宗初期,有派里正輪充的"里正衙前",募充的"長名衙前"和以富戶承充的"鄉戶衙前"等名色。為減輕虧累,官府特許承擔重難差役的衙前,承包酒坊,以資彌補。但在嘉佑治平間(1056-1067)各地又相繼廢止。熙寧三年(1070)行免役法,衙前改為雇役,以坊場錢(酒稅)募充。
1.宋代州府衙門所置的樂隊。
1.強御。指強暴之人。
1.衙參之日。
2.唐宋時節堂祭奠的日期。
1.官署。
1.官署的大堂。
1.官署的庭堂。
1.宋時指金人統帥所在的營帳。
1.官名。唐時節度﹑觀察﹑團練諸使的下屬官吏。
2.五代﹑宋時以稱操醫卜星相之業的人。
1.謂官衙辦公之后。
2.謂蜂群飛散之后。
1.香名。角香的俗稱。
1.低級的武官。
1.相向而立貌。
2.象聲詞。
古代官署里的差役三班衙役|忙喚了個心腹的衙役進來商議。
1.對衙門中貪贓吏役的蔑稱。
1.衙門里供職官燕居之處。
1.官衙中的職役。
1.在衙門中當差的人。
1.雅拜。屈一膝而拜。
1.猶言對半均分。
1.泛指紡織品。
1.泛指絲織品。
1.古代指男性平民。亦泛指常人。
1.雅歌。
1.配合。亦特指婚配。
1.譬如。
1.象聲詞。
1.古時途中迎候賓客的館舍。
1.廊廡,堂前廊屋。
2.廳堂;大屋。以喻博大。
1.暗淡。
1.亦作"啞吧"。亦作"啞叭"。
2.不能言語者。
3.謂嗓音沙啞。
1.歇后語。比喻有苦難言。黃連,藥名,味苦。
1.亦作"啞吧虧"。亦作"啞叭虧"。
2.指吃了虧不便說或不愿說。
1.見"啞巴"。
1.見"啞巴虧"。
1.見"啞巴"。
1.見"啞巴虧"。
1.方言。指惡性瘧疾。
1.銀中攙假,敲擊時發聲低沉沙啞。故用以指假銀元。
1.古代管樂器。
1.亦作"啞步"。
2.蒙古族語。走。
1.見"啞不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