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恭敬的應答聲。
2.引申為恭順謹慎之義。
3.應而不置可否貌。
4.相隨而行貌。
1.見"琵琶舊語"。
日本最大湖泊。由地層斷裂下陷而成,形似琵琶,故名。面積673平方千米。最深為103米。山水秀麗,已辟為國立公園。
1.清代便服前襟的一種樣式。大襟只掩至胸前,不到腋下;鈕扣自大襟領口竾_到立邊下方,排列較密。
1.《宋書.樂志一》"傅玄《琵琶賦》曰'漢遣烏孫公主嫁昆彌,念其行路思慕,故使工人裁箏﹑筑,為馬上之樂。欲從方俗語,故名曰琵琶。'"后以"琵琶胡語"﹑"琵琶舊語",表示對外屈辱求和之意。
1.亭名。在江西省九江市西,長江東南岸。唐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時,送客湓浦口,夜聞鄰舟琵琶聲,作《琵琶行》,后人因以名亭。
1.指粗壯的腿。
1.郁結。
1.情意融洽。
1.脾臟所在之處。泛指腹部。
1.牲體的內臟和口舌。借指美味的菜肴。
1.脾臟之氣。中醫認為人體之有五臟﹐猶自然界之有五行。五臟之間運行失常﹐則生各種疾病。
2.人的習性。亦借指事物的特性。
3.怒氣;容易發怒的性情。
1.即脾臟。中醫以五行之說釋五臟﹐脾屬土﹐故稱。
1.脾性﹐脾氣。亦指對事物的愛好﹑憎惡。
比喻脾氣、習性這篇文章正合他的脾胃|兩人脾胃相投。
1.牛胃。
1.中醫學病名。由于脾臟關系所致的腹瀉。
1.即脾。脾為五臟之一﹐故稱。
1.喻勇士。
1.古代傳說中的獸名。
1.羆皮褥子。
1.《北史.王羆傳》"神武遣韓軌﹑司馬子如從河東宵濟襲羆﹐羆不覺。比曉﹐軌眾已乘梯入城。羆尚臥未起﹐聞合外洶洶有聲﹐便袒身露髻徒跣﹐持一白棒﹐大呼而出﹐謂曰'老羆當道臥﹐貉子那得過!'敵見﹐驚退。"后以"羆臥"喻有志之士雖退處草野而意氣猶盛。
1.猶貔貅。古代傳說中的猛獸。喻勇猛的士卒。
1.反芻動物的胃。又稱百葉。
2.鳥類的胃。
1.牛胃與牛蹄。古代臘祭時的祭品?!肚f子.庚桑楚》"臘者之有膍胲﹐可散而不可散也。"成玄英疏"膍﹐牛百葉也。胲﹐備也﹐亦言是牛蹄也。臘祭之時﹐牲牢甚備﹐至于四肢五藏﹐并皆陳設。祭事既訖﹐方復散之﹐則以散為是﹔若其祭未了﹐則不合散﹐又以散為不是。"后亦用以比喻雖然需要但不必稱道的東西。
1.比喻力不勝任。
1.蚌肉做的醬。
1.即蓖麻。
1.螳螂的卵塊。
1.亦作"豼虎"。亦作"?虎"。
2.貔和虎。亦泛指猛獸。
3.比喻勇猛的將士。
4.比喻桀驁不馴的武夫。
1.古代宮廷侍衛刀上環形飾物的一種。
1.黃鼠。古時契丹稱黃鼠為貔貍。
1.貔虎。唐高祖李淵之祖名虎,唐代因避諱改"虎"為"武"。比喻勇猛的將士。
1.亦作"豼貅"。亦作"?貅"。
2.古籍中的兩種猛獸。
3.多連用以比喻勇猛的戰士。
1.鼙鼓和號角。亦指擊鼓和吹號的聲音。
1.小鼓和大鼓。古代軍隊所用;古代樂隊也用。
1.鼙鼓和號角。亦指擊鼓和吹號的聲音。
1.即瑟琶。
1.舞樂名。
1.比。
1.同類;同伴。
1.并馳。
1.伴侶;配偶。
2.配得上的;比得上的。
3.同類。
1.同類。
1.小雞?!睹献印じ孀酉隆?有人于此,力不能勝一匹雛,則為無力人矣。"趙岐注"人言我力不能勝一小雛,則謂之無力人。"阮元??庇浺龑O奭孟子音義"匹,丁(丁公著)作匹……音節蓋與匹字相似,后人傳寫誤耳。"梁啟超《知恥學會敘》"兵惟無恥,故老弱羸病,茍且充?,力不能勝匹雛耳。"一說,幼鴨。宋朱熹《四書章句集注》"'匹'字本作'鴄',鴨也。從省作匹?!抖Y記》說'匹'為驚是也。"又《答汪尚書》"是猶先察秋毫,而后睹山岳;先舉萬石,而后勝匹雛。"一說,一只雞。'匹'為量詞。見楊伯峻《孟子譯注》。
1.雌雄同處。
1.相比;相當;對等。
2.指彼此相當的人。
3.配偶。
4.婚配,結為夫妻。
1.謂庶子地位同于嫡子。
2.謂締結婚姻。
1.象聲詞。
1.見"匹丟撲搭"。
1.泛指布帛等紡織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