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佛教語。梵語dharma,意譯"法",指事物及其現象,也指理性﹑佛法等。"萬法"指一切事物。
1.方言。謂家畜進食減少。
1.離開演出﹑比賽等場所。
1.古代君臣朝見,禮畢而退。
1.謂潮水退落。
2.比喻事物的衰落。
1.猶斥退。
1.離開某種場合;脫離組織或活動。
2.把已經取得的東西交出來。
1.退居;引退閑居。
1.見"退黜"。
1.亦作"退絀"。
2.廢免;罷退。
3.退落;下降。
1.除去;辭去。
1.謙退淡泊。
1.迫使敵軍后退。
1.舊時地主不讓農民繼續租種土地。
2.指妓女脫籍。
1.舊指君王視朝完畢而退出殿堂。
1.指注銷戶口的壯丁。
1.猶退避。
1.亦作"退遁"。
2.敗退逃跑。
1.逃避躲藏。
1.佛教語。指失去佛性而墮入惡道。
2.指退步落后。
1.退縮怠惰。
1.黜退放逐。
1.亦作"退蜚"。
2.謂鳥飛遇風而退縮不進。《春秋.僖公十六年》"六鹢退飛過宋都。"杜預注"鹢,水鳥,高飛遇風而退。"《史記.宋微子世家》"六鶂退蜚,風疾也。"后用以比喻畏縮后退。
3.比喻落榜不中。
1.見"退飛"。
1.黜退不用。
1.禿筆的擬人戲稱。
1.退縮隱藏。
1.敗退。
1.漢太傅疏廣年老告退,宣帝及皇太子賜金豐厚,"廣既歸鄉里,日令共具設酒食,請族人故舊賓客,與相娛樂"。事見《漢書.疏廣傳》◇因以"退傅揮金"作致仕歸鄉﹑縱情宴游之典。
1.幽深不明貌。
1.編輯部把不采用的稿子退還作者。
1.見"退耕"。
1.停工。
1.指公馀休息。
2.指退休家居。
1.山谷名。在今湖北武昌西樊山﹑郎亭山之間。唐孟士源曾與元結同隱于此,名之曰"退谷"。結為作《退谷銘》,并序曰"抔湖西南是退谷……時士源以漫叟退修耕釣,愛游此谷,遂命曰'退谷'。元子作銘以顯士源之意。"后以"退谷"代指退老﹑歸隱之處。
1.退出股份。
1.謂器物陳舊而不用。
2.指陳舊不用的器物。
1.出口貨物經海關查驗放行后,因故不能裝運出口,由貨物所有人或代理人向海關辦理退運手續。
1.猶辭官。
1.一種生漆。初漆時光澤較暗,后逐漸發亮,故名。
1.辭官歸田;引退。
2.退回;返歸。
1.猶驅鬼。
1.指收回。
1.指粉紅色。
2.謂紅光減退。
1.向后退卻。
2.謂倒退。
3.比喻做事遇到困難而畏縮。
1.謙退厚重。
①在進化過程中,生物體的某一或某些器官全部消失,或部分殘留成為痕跡器官的現象。人的闌尾和尾椎骨、海豚和蟒蛇殘存的后肢骨,都是痕跡器官。②泛指事物由優變劣,由好變壞,由強變弱他安于享樂,革命意志退化了|最錯誤的見解就是誤認白話為古文的退化。
1.退回;返回。
2.交還;歸還。
1.退還不合適的,換取合適的。多指貨物而言。
1.退還原物。
2.返回原處。
1.退縮;后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