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屠殺肢解。
2.比喻悲痛至極。
1.匈奴的別名。
1.煙熏挖掘。
1.見"熏焌"。
1.指在常溫下容易揮發成毒氣的液體﹑固體,或利用化學反應能產生毒氣的固體藥劑。用以熏殺害蟲﹑螨類和病菌,或作土壤消毒。
1.用煙火或香花熏食品,使帶有某種氣味并宜于保藏。
1.猶熏陶。
2.比喻以氣勢凌人。
1.舊時皇帝退位為太上皇﹐嗣皇帝仍須稟承訓示處理大政﹐或皇太后垂簾聽政﹐皆謂之"訓政"。
2.指孫中山提出的建立"民國"程序的第二階段。他把建立"民國"的程序分為軍政﹑訓政﹑憲政三個時期。主張在訓政階段施行約法﹐由政府派出經過訓練﹑考試合格的人員﹐到各縣籌備地方自治﹐并對人民進行使用民權和承擔義務的訓練。凡一省之內全部的縣已實行自治﹐就可結束訓政﹐開始憲政階段。
1.訓練整治。
1.教導胄裔。
1.亦作"訓注"。
2.訓釋注解。
1.教導撫育。
1.訓練士卒。
1.問答。
1.問好﹔致意。
1.審理案件。
1.審明法辦。
1.謂文書信函。
2.謂稟示﹐請示。
1.審理。
1.見"訊辨"。
1.捕捉訊問。
1.指辦案卷宗。
1.訊問審察。
1.問候的尺牘。
1.審問處置。
1.刑訊的創傷。
1.猶訊問﹐訊鞫。
1.審訊查訪。
1.訪道﹐求道。
1.審問的筆錄。
1.猶問鼎。
1.問候的書信。
1.審理判決。
1.審訊定奪。
1.猶詢問﹔訪問。
1.推問察究。
1.謂審問取口供。
1.即訊杖。
1.指古代戰爭中的俘虜和已斃之敵。訊﹐鞫訊所獲生俘﹔馘﹐割取死敵左耳以計功。
1.猶信函。訊﹐通"信"。
1.為傳達某一訊息而作出的特定表示﹑標志﹑符號等。
2.通過電磁波發出的信號。
1.審理判罪。
1.迅速。訊﹐通"迅"。
1.問候的書信。
1.刑訊拶指。
1.信函。訊﹐通"信"。
1.審問核實。
1.訊問﹔詰問。
1.審訊結案。
1.審訊查究。
1.見"訊鞫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