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通紅貌。
1.冊寶。
1.盛放冊命的盒子。
1.敘功封賜。
1.亦作"冊頁"。
2.書卷的冊數﹑頁數。
3.分頁裝潢成冊的字畫。
1.見"冊葉"。
1.同"冊寳"。
1.以冊書對死者追加封賜。
1.舊時指把妾立為正妻。
1.把告神之言寫在冊書上,讀以祝告神。亦指寫在冊書上的祭告天地宗廟的祝詞或寫有祝詞的冊書。
1.亦作"冊子"。
2.書本;簿子。
1.冊命﹑章奏之類的文書。
1.見"側不楞"。
1.即扁柏。柏科喬木。可供觀賞。其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用。葉與果實,中醫(yī)以之入藥。
1.側面與背面。
2.指側后方。
3.不走運。
1.書法上指用筆取側勢。
1.旁邊。
1.歪戴皮帽。
1.見"側不楞"。
1.亦作"側巴楞"。亦作"側不棱"。
2.方言。猶趔趄。
1.多貌。
2.寒貌。
3.象聲詞。嘆息聲。
4.指其他聲音。
1.左右近臣。
1.側身等待。謂企望。
1.旁出。
2.指行為異于流俗,被視為不正。
3.謂妾婢所生。
1.詞藻華麗而流于浮華的詩歌。辭,也寫作"詞"。
1.漢字偏旁名,形狀是"刂",如"別"﹑"利"﹑"判"﹑"劉"等字的右邊部分。
1.古樂三調中的一調。
1.傾跌;跌倒。
1.猶冒犯。
2.詞牌名。唐人以宮犯羽為側犯。宋周邦彥創(chuàng)為此調。雙調,七十七字,仄韻。亦有七十六字者。
1.清時皇妃中地位在元妃﹑大妃之下,庶妃之上者。
1.從旁附會,有所寄托。
1.從主根向周圍長出的小根。又叫支根。
1.傾側其身,表示戒懼。多用于帝王。
1.輕寒。
1.北宋時面制食品名。宋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.餅店》"凡餅店有油餅店﹑胡餅店……胡餅店即賣門油﹑菊花﹑寬焦﹑側厚﹑油磒﹑髓餅﹑新樣﹑滿麻。"明胡侍《真珠船.側厚》"今三原市肆賣餅﹐有曰側厚者。按《東京夢華録》'胡餅店賣寬焦﹑側厚。'乃知其稱有自。"
1.從側面攻擊。
1.非當事人對某一事件從旁所作的記載﹑報道。
1.謂側轉身體,以便擠入。
2.不敢正身而立,形容馴順。
1.從旁。
1.正室旁的北階。
1.左右;附近。
2.指附近的人。
1.狹窄的路。
1.方言。向一邊斜。
1.見"側理紙"。
1.亦省稱"側理"。
2.紙名。即苔紙。晉王嘉《拾遺記.晉時事》"側理紙萬番﹐此南越所獻◇人言陟理﹐與側理相亂。南人以海苔為紙﹐其理縱橫斜側﹐因以為名。"宋王洋《和陳長卿芭蕉詩》"書生幾上側理紙﹐巫女廟中尼峽神。"清陳康祺《燕下鄉(xiāng)脞錄》卷九"趙谷林征君昱家藏側理紙﹐蓋南越人以海苔為之﹐質堅而膩﹐世不輕有。"亦有以橫紋紙為側理紙者。《說郛》卷十二引宋趙希鵠《洞天清祿.古翰墨辨真》"北紙用橫簾造紙﹐紋必橫﹐又其質松而厚﹐謂之側理紙。桓溫問王右軍求側理紙是也。南紙用豎簾﹐紋必豎。"又有以竹為制作此種紙之原料者。清周亮工《與張宗緒》"竹﹐而孫﹐而龍鐘﹐而斧﹐而漚﹐而粉澤﹐凡經三十五手而成側理﹐始可供印。"
1.因敬重或戒懼而立在旁邊。
2.位于旁邊。
1.艷麗浮華。
1.側耳而聽。
1.處在僻陋之處的賢人或卑賤的賢者。
2.狹窄簡陋。
3.謙詞。猶言淺陋。
1.獨輪車。
1.植物葉子從中脈向兩旁橫出而達于葉邊的葉脈。又叫側山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