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亦作"盯疃"。
2.田舍旁空地。
1.小視貌。形容怯懦,不敢正視。
1.亦作"羨愛"。
2.愛慕。
1.多馀的錢財。
1.隧道。
1.墓道。通入墓穴的路,上不蓋土。
1.指賦稅收入在收支相抵后所剩馀的部分。
1.盈利。
1.漫衍,散漫。
1.墓門。
因喜愛別人有某種長處、好處或優越條件等而希望自己也有我羨慕別人的童年幸福甜美。
1.多馀的錢。常指賦稅的盈馀。
1.在已入籍或所規定的土地數目之外另占有的田地,是不納租賦的隱匿田。
1.盈馀。
1.富裕;豐足。
2.泛濫;水漫溢高漲。
1.盈馀。
1.盈馀。亦指賦稅的盈馀。
1.盈馀;剩馀。
2.唐以后地方官員以賦稅盈馀的名義向朝廷進貢的財物。
3.清代州縣在正賦外還增征附加額,這部分收入除去實際耗費和歸州縣官吏支配的以外,其馀的解送上司,名為羨馀。
1.喻空存想望。
1.本文之外的文字。
1.古代正卒以外的兵卒。
1.上獻寶玉一類的珍物。
2.比喻顯示自己的東西或自以為新奇的東西。
3.比喻提供寶貴的經驗或意見。
1.猶獻計。
1.敬茶;獻茶水。
2.敬詞。用茶。
1.奉承諂媚。
1.進獻珍寶。表示臣服。語出《詩.魯頌.泮水》"憬彼淮夷,來獻其琛。"
1.賢臣。
1.恭敬地送給。
1.亦作"獻酬"。
2.謂飲酒時主客互相敬酒。
3.泛指斟飲。
4.酬答;應答。
展示才華技藝時的謙詞,謂才技不高小弟獻丑,真是弄斧班門了。
1.孟春;新春。指農歷正月。
1.獻上敬語。
2.棕的話或文字。
1.謂主賓相互敬酒。
1.周代雕飾的禮器。
1.古時進獻朝廷的稅賦錢。
1.獻祭供奉。
1.古代一種軍禮。凱旋時以所獲俘虜獻于宗廟,顯示戰功。
2.泛指獻交俘獲之人。
1.作賦獻給皇帝,用以頌揚或諷諫。
1.古祭禮之一。進獻羔羊以祭司寒。
1.奉獻表示頌贊等的詩賦。
1.獻上功績;報功。
2.謂在冬祭時奉獻谷﹑帛等。
1.奉獻供品。
2.指供品。
1.古時出戰殺敵,割取左耳,以獻上論功。馘,被殺者之左耳。亦泛指奏凱報捷。
1.古代"嘗新"禮俗。以新獲果品進獻天子﹑宗廟◇亦指向統治者進獻財物。語本《史記.劉敬叔孫通列傳》"孝惠帝曾春出游離宮,叔孫生曰'古者有春嘗果,今櫻桃孰可獻,愿陛下出,因取櫻桃獻宗廟。'"
1.猶言獻殷勤,討好。
1.把鮮花獻給禮敬或敬重的對象。
1.進獻計策。
1.呈獻技巧;獻演技藝。
1.奉祀;祭供。
1.進貢晉見。
1.古代打勝仗后,進獻所獲的俘虜及戰利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