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欣喜貌。
1.開始和終結。
1.遷移。
1.發簽。簽,舊時官府拘捕人犯時發給執役差人的憑證。
1.起先;先前。
2.提前。
1.方言。籌集款子。
1.遣送;打發。
1.把檣帆豎起來。指啟碇,開船。
1.猶起居。
1.征召;起用。亦指征召﹑起用的旨意﹑詔令。
2.奏請,上奏。
3.起動,煩請。
4.起身相請。
1.起身恭迎。
1.起身離開。
2.指起床。
3.起立。
4.升起;上去。
5.用在動詞后,表示動作的趨向。
1.把豬圈﹑羊圈﹑牛欄等里面的糞便和所墊的草﹑土挖起做肥料。有的地區叫清欄。
1.早起的人。
2.出動人眾。
1.謂失主認領從盜窩取出之贓物。
1.舊指重新任用已退職或黜免的官員。
1.引起戰事。
2.起兵。
1.猶超逾。
1.召鬼。參見"起殤"。
①情況好轉的樣子大有起色|服藥三日,毫無起色。②出息覺得自己只是個會跑路的畜生,沒有一點起色與人味。
1.舊時為祭鬼神而演戲,在開場時召請怨鬼的一種迷信形式。
1.謂將農田整理成宜于保存一定水分,適合種子發芽和作物生長的畦。
1.晌午。
2.歇晌后上工。
1.出身。
2.站起;起立。
3.動身。
4.起床。
1.羽化;仙化。
1.死而復生;使死者復生。
1.指登基作皇帝。
1.亦作"起尸"。
2.使死人復活。
3.起出尸首。
4.為搬動尸首。
1.發兵;出兵。
1.指黃初平叱石成羊的故事。相傳黃初平,年十五,家使牧羊,有道士見其良謹,便帶他到金華山石室中修煉,四十余年不復念家。其兄初起行山尋索,遂得相見。問初平"羊何在?"曰"近在山東耳。"初起往視之,但見白石而還。初平與俱往看之,乃叱曰,羊起。于是,白石皆變為羊數萬頭。事見《說庫》卷二引晉葛洪《神仙傳》。《藝文類聚》卷九四﹑《太平廣記》卷七引《神仙傳》作"皇初平"。
1.猶趨時。
1.開始。
1.開航。
1.辦事。
2.起兵,發動武裝斗爭。
3.生事;挑起事端。
1.立誓。亦指鄭重其事地說出表示決心的話或對某事提出保證。
1.動手或下手。
2.起事;起義。
3.起頭;開始。
4.特指著圍棋時下第一子。
5.即稽首。出家人行敬禮。
1.舊時妓院宴飲前仆人須絞手巾給客人洗臉,故常以"起手巾"指代入席。
1.稽首。
2.抬頭。
3.開創;創立。
4.打頭,領先。
5.指詩文的開頭部分。 6.開始;起先。
1.出售物品的最少數量或最低金額。
1.起稿﹑撰文。
1.征收稅賦。
1.批數﹑次數。
2.起課;卜課。
1.語出宋蘇軾《潮州韓文公廟碑》"文起八代之衰,而道濟天下之溺。"謂振興文運衰頹之勢,建樹富有生命力的新文風。
2.指使病弱者壯健起來。
1.浮水而起;露出水面。
2.漲水;漲潮。
3.發跡;翻身。
4.猶起岸。
5.汲取水流。
1.交納或收取賦稅。
1.使死人復活。
1.猶言起死回生。
1.使死人或死東西復活。多形容醫術高明,也形容挽救了看來沒有希望的事情。
1.把死人救活,使白骨再長出肉來。喻給人以再造之恩。
2.喻言詞之委婉動聽,將死的也說活了。
1.雙胞胎。
1.即駢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