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喝,服用。
1.用石膏或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﹑物形象。
2.用文字描寫或戲劇舞蹈表演創造人物形象。
1.向上推測。
1.謂對著風。
1.亦作"溯回"。
2.追念思慕。
1.亦作"溯流窮源"。
2.推尋原委。
1.逆著水灘流向。
1.見"遡游"。
1.上溯本源,窮盡支流。比喻尋究事物的起始演變。
1.逆流的波浪。
1.逆流而上。
1.猶逆流。
1.同"溯流窮源"。
1.同"溯流窮源"。
1.緩吹貌。
1.亦作"溯游"。
2.順流而下。
1.鳥名。
1.鹔鷞。
1.亦作"鹔鹴"。
2.鳥名。雁的一種。頸長,羽綠。
3.馬名。
4.鼠名。即飛鼠。
5.見"鹔鹴裘"。 6.傳說中的西方神鳥。 7.謂露凝為霜。古人以為鹔鹴飛則隕霜。
1.見"鹔鷞"。
1.即鹔鹴裘。
1.相傳為漢司馬相如所著的裘衣。有鹔鹴鳥的皮制成。一說,用鹔鹴飛鼠之皮制成。
2.曲調名。
1.訴說,告發。
1.訴苦。
1.恐懼貌。
1.訴說冤情。
1.盾牌的把手。
1.盾紐上的絲帶。
1.欄桿。
1.欄桿。
1.手執盾牌立于帝宮臺階兩旁的衛士。
1.盾與櫓。櫓,大盾。
1.《韓非子.難勢》"人有鬻矛與榡者,譽其榡之堅,物莫能陷也;俄而又譽其矛,曰'吾矛之利,物無不陷也。'人應之曰'以子之矛,陷子之榡,何如?'其人弗能應也。"后因以"榡矛"比喻事物互相抵觸。
1.《北史.文苑傳.荀濟》"濟初與梁武帝布衣交,知梁武當王,然負氣不服,謂人曰'會榡上磨墨作檄文。'"后因以"榡墨"為文人從軍研墨草檄的典故。
1.古代攻城的長梯。
1.盾脊,盾牌中間的突起處。
1.指有欄桿的長廊或小室。
1.欄桿和楹柱。
1.殿前欄檻柱子。
1.鳥類的嗉囊。
①形容風疾蔌蔌風威。②形容花落風動落花紅蔌蔌。③形容水流清泉蔌蔌。
1.象聲詞。輕步行走聲。
1.漢代時匈奴部落名。
1.憂懼貌。遬,用同"惕"。
1.謂視聽范圍很遠很廣。
1.遙遠。
1.即樸樕。小木名。
1.古代傳說中的山名。
1.呼吸貌?!段倪x.揚雄》"飛廉云師﹐吸嚊潚率。"李善注"潚率﹐吸嚊之貌。"一說指風聲。
1.鳥網的形狀。一說鳥著網貌。
1.迅速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