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藏在衣帶里面的密詔。語出《三國志.蜀志.先主傳》"先主未出時,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,當誅曹公。先主未發。"
1.復姓。春秋時晉有中叔無忌,漢光武帝時有侍御史中叔僚。見《通志.氏族四》。
①天體運行的中心。借指中央或中央政府機關中樞機關|四維分景緯,萬象含中樞|展我此志業,期君持中樞。②事物中起主導作用的部分指揮中樞|中樞神經|交通中樞。
1.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,包括腦和脊髓,主管全身感覺運動和條件反射﹑非條件反射等。亦用以比喻指揮中心。
1.亦作"中熟"。
2.中等的年成。
1.見"中孰"。
1.病名。古稱中暍,俗稱發痧。由于在高溫環境下停留過久所引起。癥狀是眩暈﹑心悸﹑惡心等。
在烈日下或高溫高濕環境中,由于體熱發散困難,體溫調節能力不能適應而出現的癥狀。常表現為頭痛、心悸、惡心、嘔吐、皮膚干燥灼紅、體溫上升,嚴重時出現肌肉痙攣、譫妄、意識不清,甚至死亡。
1.宮廷內府。
2.指廳堂。
1.太子屬官。《戰國策·韓策二》"中庶子強謂太子曰不若及齊師未入﹐急擊公叔。"鮑彪注"庶子﹐本周官﹐秦置中庶子﹐為太子官。"一說掌公族之官。
1.中氣一周之數,即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。
2.居中﹑折中之數。
1.中道衰落。
1.水中。
2.指中官。古官名。
1.也叫平水期。指河流處于正常水位的時期。
某一時段內,卻大小順序排列的逐日水位值居中的水位。一年中,各有半數日期的水位高于和低于中水位。與平均水位不同,可看作在時段內高于或低于中水位的水位機會相等,而平均水位是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的平均值。
1.正確的學說﹑理論。
1.指中數和朔數。
1.御史中丞的俗稱。
1.內心的感情。
1.次于大祀的祭禮。所祭對象歷代略有不同。
1.中等的馬。《史記.孫子吳起列傳》"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﹐取君上駟與彼中駟﹐取君中駟與彼下駟。"后以比喻中品。
1.亦作"中愫"。
2.猶衷情。
1.次夜。
2.半夜。
1.見"中素"。
1.農業收成一般的年景。
2.中年。
1.星名。
2.漢代以來,以三臺當三公之位,中臺比司徒或司空,后遂成為司徒或司空的代稱。
1.古代為舉行郊祀﹑封禪等大典而設的高臺。
1.具有中等含碳量(約0.25~0.50%)的碳素鋼。
①正中的廳堂;廳堂的中央把客人請到中堂就坐。②掛在廳堂正中的大幅字畫他買了一幅中堂。③宰相。明、清時亦指大學士、協辦大學士一類的官這是送李中堂的壽禮。
1.國庫的錢財。
1.提琴的一種,全長約660毫米。定弦比小提琴低五度,音色亦較低沉。常用于重奏和管弦樂隊,也用于獨奏。
1.高空中;當空。
2.猶參天。
3.指上界,神仙世界。
4.天運正中。喻盛世。
5.九天之一。 6.指神農之《易》。 7.天文學名詞。天體經過觀測者的子午圈。天體每天經過子午圈兩次,離天頂較近的一次叫"上中天",離天頂較遠的一次叫"下中天"。
1.古印度的一部分。亦泛稱古印度。
2.指浙江杭州天竺山之中天竺寺。
1.田中。
2.中等田地。
1.在狩獵之中。
1.謂排列次序居中的一項。
2.懸掛在廳堂正中的尺寸較大的字畫。也叫"中堂"。
1.正廳。
1.《書.呂刑》"民之亂,罔不中聽獄之兩辭。"孔傳"民之所以治,由典獄之無不以中正聽獄之兩辭。"后以指治獄得當。
2.聽起來順耳;好聽。
1.見"中溜"。
1.古代廟堂前階下正中部分。為朝會或授爵行禮時臣下站立之處。
2.廳堂正中;廳堂之中。
3.庭院;庭院之中。
4.指現代高級旅館中庭院式的大廳。
5.中草藥"百合"的別名。見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菜二.百合》。
1.語本《后漢書.逸民傳.高鳳》"妻嘗之田,曝麥于庭,令鳳護雞。時天暴雨,而鳳持竿誦經,不覺潦水流麥。妻還怪問,鳳方悟之。"后用為嘲謔書癡的典實。
1.中途停止。
2.星相迷信之說,面部及身體各分為上﹑中﹑下三停。面部自山根至準頭為中停;身體以腰為中停。參見"三停"。
1.中等,普通。
1.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省稱。成立于1938年,是國民黨cc派陳果夫﹑陳立夫所控制的特務組織。
1.元中統年間頒行的鈔票。有"交鈔"﹑"元寶鈔"二種。
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”。國民黨特務組織。1938年成立。主要任務是在國民黨內排除異己,反對其他派系,鎮壓革命運動,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士,維護蔣介石集團的統治。1947年4月改組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黨員通訊局(簡稱黨通局)。1949年2月劃歸國民黨政府內政部,改稱內政部調查局”。
1.體育名詞。中距離投籃的省稱。
1.亦作"中途"。
2.半路;途中。
3.指事情的進程中。
4.路的當中。
1.見"中涂"。
太平洋北部的珊瑚小島。由環礁圍成湖,是天然良港。因地處太平洋東、西兩岸的中途,故名。戰略地位重要。美國海軍在此建有航空和潛艇基地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美國和日本曾在這里激戰。
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與美國的重要海戰。1942年5月,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率艦隊占領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島,引誘美國艦隊決戰。6月4日,日美艦隊在中途島附近海面展開海空大戰,日本四艘航空母艦被擊沉,三百多架飛機被擊毀,被迫撤軍。從此,美國取得海上主動權。此戰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