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高大的樹干。借指天柱,神話中頂天立地的大柱。
1.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。
1.照在沙上的日光。
1.低濕的泥沙地。
1.沙漠邊塞。
1.指生長在塞外沙漠地帶的胡人。
2.詞牌名。雙調四十二字,前后片各五句,兩平韻。也有作四十九字﹑五十字,前后各四句三平韻或三仄韻的。
1.元曲中常用的農村青年的名字。
1.粗糙,不光滑。
1.即沙悟凈。
1.象聲詞。
1.亦作"沙虱"。
2.一種細小而極毒的虱子。
3.石蠶的別名。見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蟲一.石蠶》。
1.即沙漏。參見"沙漏"。
1.沙灘邊或沙洲上的市集。
1.猶模樣,樣子。
1.一種技藝表演。其法,用手撮細沙或石粉揮灑成字。能表現出一定的風格﹑工力者為佳。
1.哺乳動物。體細長,毛灰色,鼻尖淡紅色,上下唇和眼圏白色,眼大而突出。主要吃植物的莖葉,能傳染鼠疫。穴居在疏松的土壤中,故稱。也叫黃鼠。
1.沙灘上的水。
2.沙與水。
1.北方沙漠之地。指塞北。
1.古代傳說西北方荒遠之地。
1.佛塔。語本《妙法蓮華經.方便品》"乃至童子戲,聚沙為佛塔"。
1.亦作"沙汏"。
2.淘汰;揀選。
1.亦作"沙潬"。
2.水邊或水中由沙子淤積成的陸地。
1.見"沙灘"。
1.指萬里沙祭壇。
1.麥芽糖。
1.朱砂涂飾楹楣的廳堂。
1.木名。木材可造船,果實可食。
2.指這種植物的果實。
3.傳說中的一種玉名。
1.即沙棠舟。
1.一種木屐。以沙棠木做底。底下一般有齒,便于踐泥﹑踏雪及登山。
1.用沙棠木造的船。語本晉王嘉《拾遺記.前漢下》"帝常以三秋閑日,與飛燕戲于太液池,以沙棠木為舟,貴其不沉沒也。"后多以"沙棠舟"指游船。
1.即砂糖。
西亞國家。在阿拉伯半島上,東臨波斯灣,西瀕紅海。面積21497萬平方千米。人口1740多萬(1995年)。首都利雅得,各國使館駐吉達。地形大部分為高原。氣候干熱,沙漠約占全國面積一半。石油儲量占世界首位,產量居世界前列。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國。
1.指水邊或水洲沙淤之田。
2.舊時廣東鹽田亦稱沙田。
見香港海員大罷工”(1239頁)。
1.指質地好﹑重量足的錢幣。"惡錢"的對稱。
1.精巧;巧妙。
2.乖巧。
1.謂善行多福。語本《易.坤》"積善之家,必有余慶。"
1.佛教語。謂多方巧說導人覺悟。
1.見"善卷"。
1.善于組織眾人。
2.猶善類。
1.肥美的土地。
1.有道德的人;善良的人。
2.健康﹑正常的人。
3.普通身份的人。與奴仆婢妾相對而言。
4.傳說中的東方種族名。
1.謂愛惜每一天。
2.猶言吉日。與"邪日"相對。
1.阿諛奉承的人。
2.指阿諛奉承。
3.猶軟弱。
1.吉祥的瑞應。
1.善良懦弱。
1.和悅諂媚的面容。
1.方言。輕易,隨便。
1.謂獎善嫉惡,好惡分明。
1.合理的獎賞。
1.好少年。與"惡少"相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