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掀動翻滾,搖動播弄。
1.誅滅。
1.梟雄的名聲。
1.梟鳥鳴叫。迷信以為不吉之兆。
2.梟鳥鳴叫。迷信以為軍中得勝之兆。
1.仙人的衣裳。亦用以比喻白色的云氣。
2.人胞的別名。見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人一.人胞》。
1.棗實名。
1.即仙人栽豆。我國傳統魔術名。
①雙子葉植物,仙人掌科。多漿植物。常叢生,灌木狀。莖肥厚多汁,葉退化成刺。花喇叭形、漏斗形或鐘形,純白、黃色或紅色。果實大多為漿果,鮮紅可愛。有很高觀賞價值。原產熱帶干旱的荒漠地區,中國西南部也有分布。②詩集。公劉作。1980年出版。收詩八十四首。詩作抨擊極左”路線和江青反革命集團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,歌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巨大變化,謳歌邊防戰士的高尚情操。風格嚴峻,具有較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。
1.茶葉名。唐時產荊州當陽縣玉泉山。
1.菜名。可入藥。又名仙人杖草。
2.枸杞的別名。為常用中藥。
3.中藥名。一種枯筍。
4.仙人掌的一種。多年生植物。全身長有細毛刺,莖成圓形,長一米左右,形狀象拐杖。五六月間,開黃色花朵于杖的頂端。供觀賞。參見"仙人掌"。
舊時鄂倫春族住房。流行于今內蒙古等地。用三十多根木桿搭成半張開的雨傘架子狀,上蓋樺樹皮、狍皮或布匹。室內三面炕床,一面置門,當中有一火炕,供煮肉用。內正面是客人席,只準男人坐臥,右側是老人席位,左側是年輕夫婦席位。
1.仙人居住的山。
2.比喻遠離市廛的幽靜所在。
1.見"仙山樓閣"。
1.內動貌。
1.即仙韶曲。亦泛稱宮廷樂曲。
1.唐代法曲的別稱。因文宗時樂伎住處叫仙韶院而得名。
1.唐文宗時,宮中樂工伶人所住之處。
1.死的婉辭。
1.指尚書省。
1.道家對得道成仙者或神仙的尊稱。
1.對仙人的尊稱。
2.對道士或有道者的敬稱。
1.指秦始皇使博士所造的《仙真人詩》,今不傳。
2.指晉郭璞所作的《游仙詩》。
3.指扶乩等迷信活動中偽托神仙靈鬼所寫的詩。
1.記述神仙事跡的史籍。
1.神仙的使者。
2.對皇帝使者的譽稱。
1.仙人。
1.仙人所居的宮室。
2.指道教祠觀。
3.指東漢洛陽宮中藏書的東觀。
4.泛稱皇家藏書之所。
婉指人死賈夫人仙逝揚州城。
1.猶言仙佛。
1.指藝術上的高手﹑名手。
1.舊時民間迎神組織的主持人。
1.《埤雅.釋獸》"舊說鹿者仙獸,常自能樂,性從其云泉。"后因稱鹿為仙獸。
1.道教論神仙之書。
2.仙人所書的奇字。參見"仙書云篆"。
1.仙女。亦常指美貌的女子。
1.仙官辦事之所。借稱道教祠觀。
1.蝙蝠的別名。
1.道教﹑方士謂修煉成仙或奇幻變化之術。
1.仙人聚居處。
1.指仙人的屋室。
1.《初學記》卷十一引晉司馬彪《續漢官志》"尚書省在神仙門內。"后因稱尚書省為"仙臺"。
1.唐武宗迷信道教,宮中配制丹藥之所稱仙臺秘府。
1.指仙人住處。
2.祭壇。
1.唐顏真卿楷書碑《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》的省稱。
1.神話傳說中供西王母等仙人食用的桃。
2.泛稱桃樹或桃實。
3.稱禁苑中的桃。
1.登上仙界的階梯。
1.仙人住所,仙境。
1.見"仙僮"。
1.舊時迷信,喪家多于靈前左右置紙扎的男女童婢,殯葬后則焚之,稱為仙童仙女。也稱童男女兒。
1.亦作"仙童"。
2.仙人前執役的童子。
3.用為對高雅隱士的僮仆的美稱。
1.道教稱人升仙后留下的遺體。實即干尸。
2.引申謂仙人的遺物。
1.佛寺的別稱。
1.指艷麗的女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