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佛寺的別稱。
1.謂寒霜凝結在樹木上,包裹住枝條。
1.冬末早春出生的竹筍。
1.時癥名。即傷寒病。
1.凍結的土壤。
2.今按凍結的持續時間分為暫時性凍土﹑季節性凍土和多年凍土。
1.凍餒。
1.猶冰雪。
1.凍硯。
1.結冰的硯臺。
1.謂冰雪融化成的水。
1.亦作"凍?"。
2.冰凍的酒或飲料。
1.指芋艿。因成熟較晩,常于冬天食用,故稱。
1.清涼的樹蔭。
1.嚴冬的陰云。
1.動物冬眠。潛伏起來不食不動。
〈方〉凍瘡。
1.經冬的草根。
1.長大。
1.長大貌。
侗族戲曲劇種,流行于貴州、廣西等地侗族聚居的地區。
侗族戲曲劇種。流行于貴州、廣西、湖南等地侗族聚居地區。清嘉慶、道光年間已有演出。基本唱腔吟誦調由嘎錦”(侗族敘事歌)發展而來。劇目有《珠郎娘美》、《美道》、《芒遂》等。
我國少數民族之一,分布在貴州、湖南和廣西。
1.侗族民歌的一種。侗語稱"噏老"或"噏瑪",多在節日或招待賓客時演唱。有齊唱和多聲部合唱兩種形式。演唱時,一領眾和。起頭帶有朗誦或戲劇性詠嘆風格,中間樂句隨歌詞的吟誦進行,曲調悠揚婉轉,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。
1.宋鄉兵之一。以峒人壯丁編組而成。
1.峒人。
2.峒兵。
1.峒人人家。
1.舊稱西南地區聚居于山區的少數民族。
1.在礦井下,專為安裝各種機械設備或存放材料﹑礦石和供其他輔助作業及辦公用的巷道。
1.病痛,疾苦。
1.見"恫瘝"。
1.恐嚇;嚇唬。
1.恐嚇。
1.痛悔。
1.見"恫瘝"。
1.恐懼。
1.恐懼。
1.動亂。
威嚇;嚇(xià)唬不怕武力~。
1.恐嚇威脅。
1.痛心。
1.疑懼。
2.見"恫疑虛喝"。
1.謂虛張聲勢,恐嚇威脅∪,亦寫作"猲"。
1.見"恫疑虛喝"。
1.悲痛憂傷。
1.哀痛怨恨。
1.震驚。
1.即挏馬酒。
1.漢官名。主取馬乳制酒。
1.馬酪。因取馬奶制成,故稱"挏馬";因馬酪味如酒,故稱"酒"。
1.取馬奶制酪。亦指奶酪。
1.棟梁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