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凡人~俗子。
1.孤島。
1.佩服之極。
2.謂折服。
3.大笑不能自持。
4.因昏厥而仆倒。
5.古代雜技名。
1.卓絕的德行。
1.超越儕輩。
1.指極險惡而無出路的境地。
2.極遠的地方。
3.舊時堪輿家所謂的禁忌之地,如果用作宅基或墓地將會招致禍殃。
4.傳說中駿馬名。
1.《書.呂刑》"乃命重黎,絶地天通,罔有降格。"孔傳"重即羲,黎即和。堯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,使人神不擾,各得其序,是謂絶地天通。言天神無有降地,地祇不至于天,明不相干。"意謂使天地各得其所,人于其間建立固定的綱紀秩序。
1.最佳之典故。
2.極為難得之大典。
1.瞬息即逝的閃電。常用以比喻速度極快。
1.絕妙的曲調。借指絕妙的詩文。
1.山之最高峰。
2.比喻事物之最高境界。
3.非常;極甚。
1.斷頸。
1.斷絕端緒。
2.極端。
1.與"相對"相對。指沒有任何條件限制,不受任何限制而言。
2.指只以一個條件為依據而不管其他條件的。
3.完全,一定。
4.絕妙的對仗。
5.最佳的配偶。 6.喪失情侶。
1.消滅邪惡。
1.猶缺乏。多指供應短缺。
1.《戰國策.趙策三》"魏魀謂建信君曰'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。虎怒,決蹯而去。虎之情,非不愛其蹯也。然而不以環寸之蹯,害七尺之軀者,權也。'"后遂以"絶蹯"喻作事權衡輕重,不因小失大。
1.猶絕頂。山的最高峰。
1.古代禮制,稱五服(斬衰﹑齊衰﹑大功﹑小功﹑緦麻)以外不再服喪之親屬。
1.見"絶甘分少"。
1.拒絕甘美的食物,與眾人分享少量的東西。謂自己不圖享受,待人優厚。
1.斷絕進食。
2.即辟谷。道家以為養身長生之術。
1.猶遠跡。指先賢的事跡。
1.極其遼遠之邦國。
2.謂封國無后嗣繼承,被廢除。
1.絕美,極其美麗。無比美好。
2.非趁。
1.深谷。
1.絕嗣,沒有后代。
2.謂今后不會再有。
1.猶言空前絕后。
1.見"絶后光前"。
1.猶絕后。無后代。
2.指無后嗣之家。
1.不留馀地的話。
1.與水流隔絕的水池。
1.猶絕招。一般人所不具備的技術或手藝。
1.亦作"絶跡"。亦作"絶跡"。
2.不見蹤跡。
3.無人跡處。
4.形跡與外界隔絕。
5.指卓越的功業事跡。
1.見"絶技"。
1.亦作"絶伎"。
2.超群的技藝。
1.極其美好。
1.亦作"絶磵"。
2.高山陡壁之下的溪澗。
1.見"絶澗"。
1.斷絕交誼與往來。
2.指男女之間斷絕愛情關系。
3.特指國際間斷絕外交關系。
1.斷絕交誼的書信。三國魏嵇康有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。
1.極遠的邊塞之地。
1.大聲呼叫。
1.猶絕唱。譽稱無與倫比的詩文創作。
1.指女子的月經終止。分生理性絕經與非生理性絕經兩種。生理性絕經一般在45-50歲之間。絕經后生殖器逐漸萎縮,性欲減退。非生理性絕經系卵巢功能受破壞而使月經終止。
1.極其精妙。
1.亦作"絶影"。亦作"絶影"。
2.良馬名。
3.猶絕跡。
1.與外界隔絕之地。
2.風景絕佳之處。
3.極為高超之境界。
4.絕望艱困之處境。
1.斷去衣襟。《晉書.溫嶠傳》載溫嶠受劉琨命,至江南,奉表勸司馬睿即位。嶠欲將命,其母崔氏固止之,嶠絕裾而去◇即以"絶裾"表示去意堅決。
1.詩體名。每首四句,每句五字者稱五絕,七字者稱七絕。亦有每句六字者。或用平韻,或用仄韻。絕句有近體絕句和古體絕句兩種。近體絕句始于唐,產生于律詩之后,蓋截律詩之半而成,故又名"截句"。古體絕句實為最簡短之古詩,產生于律詩之前,《玉臺新詠》已載有《古絕句》。唐以后詩人所作古體絕句一般即稱古風。
2.指截去上下文的斷句。
3.猶斷句。謂根據文意讀斷句逗。
1.邊遠的郡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