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振興國家。
1.見"銜耀"。
1.亦作"銜曜"。
2.猶銜燭。亦指銜燭照耀。傳說西北幽冥之處,日光不到,有神龍銜燭照耀之。事見《楚辭.天問》﹑《山海經.大荒北經》﹑《淮南子.墬形訓》。
1.懷著勇氣。
1.《韓非子.說林下》"鳥有翢翢者,重首而屈尾,將欲飲于河,則必顛,乃銜其羽而飲之。"后用為相助之典。
1.猶銜璧。
2.鑲嵌著玉。
含冤,有冤無處申銜冤悲泣|負屈銜冤。
1.亦作"銜冤"。
2.含冤。謂冤屈無從申訴。
1.心懷冤枉,身受委屈。
1.心懷怨恨。
1.猶銜杯。
1.感念知遇之恩。
1.奉旨。
1.猶懷志。
1.一種烤炙鵝鴨等家禽的方法。
1.猶接踵。
1.相傳曾有鶴為獵人所射,噲參醫其瘡,愈而放之,后鶴夜到門外,參執燭視之,見鶴雌雄至,各銜明珠以報參。又,隋侯出行,見大蛇被傷中斷,疑其靈異,使人以藥封之,蛇乃能走。歲馀,蛇銜明珠以報。事見《淮南子.覽冥訓》漢高誘注﹑晉干寶《搜神記》卷二十。詩文中常用為報恩之典。
2.《初學記》卷二七引晉王嘉《拾遺記》"黃帝之子名青陽,是曰少昊,一名摯,有白云之瑞,號為白帝。有鳳銜明珠致于庭,少昊乃拾珠懷之,使照服于天下。"后用恩賞之典。
1.口含火炬。
2.指口含蠟燭。
1.亦作"癵病"。
2.指小兒痙攣之癥。
1.因癲癇發作而筋脈抽搐拘攣之類病癥。
1.癲癇抽搐。
1.亦作"癵疾"。
2.即癲癇。俗稱羊癇風或羊角風。
1.因癲癇發作而筋脈拘攣強直之類病癥。
1.因癲癇發作而昏厥。
1.因癲癇發作而眩暈。
1.癲癇之類病癥。
1.見"癇瘛"。
1.遲慢。
2.仿徨。
3.搪塞。
4.天仙子的別名。
1.猶行乞。
1.即行縢。
2.行囊。幐,盛物的布袋。
1.綁腿布。
2.喻遠行。
1.行文提取人犯﹑案卷或有關之物。
1.行空,經行天空。
2.曲調名。
1.賦田,授田。
2.謂經行于田間。
1.商行開業的憑帖。
1.猶言吃得開,兜得轉。
1.品行相同,才能相等。
1.供寺院役使的小和尚。
1.即行童。
1.猶行人,行路人。
1.道路。
1.謂辭去官職。
1.巡查駐軍。明高啟有《次韻陳留公見貽湖上行屯之作》,其首聯云"湖陰巡壘罷,緩服上仙舟。"
1.見"行橐"。
1.亦作"行槖"。
2.即行囊。
1.道行聲望。
1.行為正直。語出《論語.憲問》"邦有道,危言危行;邦無道,危行言孫。"
2.做危險的事。
1.做細小的事情。
以人類行為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學科。運用社會科學、自然科學領域中與人有關的各學科知識,探索人類行為規范,尋找調動積極性的方法,借以預測并控制人的行為,為實現政治、經濟以及文化等目的服務。
西方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。20世紀初起源于美國。主要代表人物有華生。認為心理學不應研究意識,而應研究行為。在研究方法上反對內省法,主張客觀觀察法。認為除極少數的簡單反射,一切復雜行為都取決于環境影響,而這種影響是通過條件反射實現的。20年代以后逐漸被新行為主義所取代。
1.打獵的圍場。
2.指打獵。
3.清代獵場圍制的一種。滿語稱"阿達密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