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猶道不拾遺。路上有失物﹐無人拾取。形容社會風氣好。
1.穬麥的別名。
2.指皮膚表面因受寒冷刺激而起的微粒。俗稱雞皮疙瘩。
1.鋒芒。比喻人的氣焰或勢頭。
1.混沌貌。芒,通"茫"。
1.亦作"芒忽"。亦作"芒惚"。亦作"茫惚"。同"恍惚"。
2.形容不可辨認,不可捉摸。
1.亦作"芒硝"。
2.即硫酸納。多產于含鹽鹵的湖澤地帶。工業上用于制造玻璃﹑蘇打等。中醫學上稱為"樸消",用于治療腸胃實熱積滯﹑大便燥結﹑痰熱壅積等癥。
1.亦作"芒韕"。
2.用芒莖外皮編織成的鞋。亦泛指草鞋。
1.見"芒洋"。
1.亦作"茫洋"。亦作"芒羊"。
2.遨游馳騁﹑行動自如貌。
3.遼闊無邊貌。
4.迷芒貌。
1.澤瀉的別名。見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草八.澤瀉》。
1.指稻﹑麥之類有芒刺的谷物。
二十四節氣之一,一般在每年6月6日前后。
1.猶尨奇。
1.古代相傳高陽氏八個有才德的人之一。
1.變亂紛紜。
1.眉毛斑白。形容年邁。
1.眉毛黑白夾雜而頭發雪白。形容年邁的樣子。
1.指老人。
1.色駁雜而形怪異。
1.高大貌。尨﹐通"龐"。
1.叢雜﹐雜亂。
1.混雜。
1.房屋的大梁。
1.亞熱帶地區的一種常綠喬木。葉子互生,長橢圓形,質厚。花小,黃色。果實呈腎形,淡綠或淡黃色,果肉多汁,味甜,有香氣。果皮可供藥用。
2.指這種植物的果實。
1.亦作"盲飆"。
2.疾風;狂風。
1.晦暗不明貌。
1.即闌腸。大腸起始段的袋狀部分,位于腹腔的右下部。與回腸交接處有回盲瓣,可防止大腸內容物倒流入小腸。盲腸向上延續為升結腸,下部有一孔通闌尾。盲腸很少發炎,所謂"盲腸炎"多系闌尾炎的誤稱。
1.闌尾炎的誤稱。
1.古代樂官的自稱。因常以盲人充任,故稱。
1.舊時一種民間的說唱文學。演唱者多盲人,故稱。
1.盲目跟隨;不分是非地附和。
1.機會主義的一種表現形式。通常指"左"傾機會主義。
1.因喪失視力而致殘。
1.疾風。
1.同"盲風怪雨"。
1.同"盲風怪雨"。
2.比喻困境。
1.猶盲風怪雨。比喻晦澀的詩風。
1.不顧主﹑客觀條件或目的不明確地去做。
1.盲人所戴的一種眼鏡。現用以指太陽鏡。
1.看不見。比喻無知或不明事理。
2.盲人。
1.男女雙方互不了解,僅憑父母之命﹑媒妁之言的一種包辦婚姻。
1.急速行進。
1.地下采礦時,用來聯系上下水平而無直通地面出口的垂直或傾斜的通道。裝有提升設備,供上下人員,運輸礦石﹑材料及通風﹑排水之用。也稱暗井。
1.眼瞎耳聾。比喻愚昧無知。
1.眼瞎耳聾。亦喻愚昧無知。
1.謂見聞不廣,學識淺陋。
1.謂茫茫無所見。
1.愚昧;不明事理。
1.舊指眼睛失明的賣唱女子。
1.猶蒙昧。謂愚昧無知。
1.眼花;眼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