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唐宋詞曲術語。唐代絕句多配樂歌唱。歌唱常用和聲﹑散聲﹑偷聲等方法以調節曲調的抑揚緩急。偷聲,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。如唐張志和《漁歌子》詞第三句"青箬笠,綠蓑衣",劉禹錫《瀟湘神詞》第一句"斑竹枝,斑竹枝",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,分為三字二句。因而偷聲﹑減字常連用。宋楊無咎《雨中花令》詞"換羽移宮﹐偷聲減字﹐不顧人腸斷。"清金農《五月二日吳孝廉瀚上舍濂招飲……醉成此詩》"君家兄弟工譜曲﹐減字偷聲皆樂録。"又古人依譜填詞,雖有一定格式,但在聲腔上仍可自由伸縮。如《木蘭花》上下闋原是各押三個仄韻,后來填詞者不但把上下闋的第三句各減去三字,并且將三﹑四兩句的仄韻改為平韻,就好象這個平韻是從別處偷取來的,所以叫偷聲。新調《木蘭花》因而另名《偷聲木蘭花》。
2.形容暗地小聲說話。
1.猶馳射。
1.駕乘驛馬疾行。
1.奔馳。
1.猶馳心。
1.謂日光飛逝。
1.謂疾行于甬道。
1.猶奔騰。
馳名產品馳譽全國|王郎馳譽滿通都,軟裘快馬還東吳。
1.快馬奔馳貌。
1.猶馳仰。
1.驅馳于指顧之間。形容動作快速。
1.謂心志向往。
1.《后漢書.臧宮傳論》"臧宮﹑馬武之徒,撫鳴劍而抵掌,志馳于伊吾之北矣。"伊吾,今新疆哈密◇因以"馳志伊吾"表示向往在邊塞建功立業。
1.奔馳跳躍。
1.馳騁,疾奔。
2.指在某個領域縱橫自如,悉心研討,而有所建樹。
3.猶奔放。
4.奔競;趨承。
5.施展才能;效力。 6.猶驅使。
1.驅馳追逐。
2.指追隨﹐效法。
3.競馬。
4.謂馳獵禽獸。
5.為一定的目的而奔走。
1.追蹤。
1.快跑;疾馳。
2.猶奔走。為一定目的而進行活動。
1.同"遲挨"。
1.笨重﹑不靈活。
1.比及,等到。
1.亦作"遟遟"。
2.徐行貌。
3.陽光溫暖﹑光線充足的樣子。
4.長遠。
5.長久。 6.漸漸地;慢慢地。 7.晩;延遲。 8.舒緩,從容不迫的樣子。 9.眷念貌;依戀貌。 10.遲疑。
1.猶遲明。
1.遲鈍;不靈敏。
2.停頓;停留。
1.猶言佇候觀望。
1.猶春光。
短篇小說。郁達夫作。1932年發表。出身書香門第的翁則生曾留學日本,躊躇滿志◇家道中落,自己又患病輟學、婚姻受挫,從此在老家靜心養病?;謴徒】岛螅斄诵W教師,又娶了媳婦⊥睦的家庭和秀美的環境治愈了他心靈的創傷。
1.猶遲笨。
1.亦作"遲佪"。
2.同"遲回"。
1.猶言遲疑不決。
緩慢行動遲緩|遲緩地走來。
1.猶春光。
1.見"遲回"。
1.同"遲疑觀望"。
1.謂文筆緩慢而晦澀。
1.滯銷的貨物。
1.亦作"遟疾"。
2.或快或慢;快慢。
3.猶早晩。
1.謂才智遲鈍低劣。
1.指傍晚的日光。
1.亦作"遟久"。
2.猶長久。
1.猶佇立。
1.停留;逗留。
1.遲笨;不靈敏。
1.中醫學名詞。脈象之一。指脈搏緩慢,一呼一吸的時間內跳三下,即每分鐘跳六十次以下的脈搏。
1.緩慢;不迅速。
黎明天快亮時戴月早辭三秀館,遲明初識九華峰。
黎明天快亮時戴月早辭三秀館,遲明初識九華峰。
1.謂緩慢而難于成功。
2.猶豫為難。
1.遲疑懦弱;膽怯而遲疑不決。
1.謂旗幟緩慢前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