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貪求利益。
2.貪圖。
1.顛仆﹐傾覆。
1.列入配享祖廟之位。
1.猶難祔。
1.升登。
1.謂因羞慚而流汗。
1.羞慚。
1.因慚愧而臉紅。
1.慚愧臉紅貌。
1.謂羞怒。
1.亦作"e然"。
2.慚愧臉紅貌。
1.猶赧顏。
1.慚愧的神色。
1.指周赧王和漢獻帝。因皆即位衰世,受制于人,卒致亡國,故并稱。
1.羞慚臉紅;慚愧。
1.羞愧。
1.一種烹調肉食的方法。
1.蝗的幼蟲。
1.蝗的幼蟲和蝗。泛指蝗蟲。
1.蝗的幼蟲。
1.鼻塞而發音含糊。
1.連續不斷的低語聲;嘮嘮叨叨。
1.漢王吉父子,皆好車馬衣服,其自奉養極為鮮明,及遷徙去處,無蓄積馀財,所載不過囊衣而已。事見《漢書.王吉傳》◇用為居官不蓄財但善于自奉之典。
1.袋中的錢。
1.猶囊中。袋子里面。
1.謂老年之馀智。古謂多謀為智囊,故稱。
1.《文選.宋玉》"夫風生于地,起于青蘋之末,侵淫溪谷,盛怒于土囊之口。"李善注"土囊,大穴也。"后以"囊風"稱怒風。
1.封事。
1.口袋。借指財物。
1.行李。
1.設局聚賭抽頭取利者。
1.圈檻。
1.謂袋中無錢。
1.口袋空無分文,象洗過一樣。形容異常貧困。
全包羅在里面囊括全部冠軍|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。
1.統一全國;包羅天下。
1.《史記.平原君虞卿列傳》"平原君曰'夫賢士之處世也,譬若錐之處囊中,其末立見……'毛遂曰'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。使遂早得處囊中,乃穎脫而出,非特其末見而已。'"后以"囊里盛錐"謂讓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表現自己。
1.口袋;錢袋。
1.見"囊漏貯中"。
1.亦作"囊漏儲中"。
2.謂糧食從小器漏入大器,其實并未漏掉。常以喻實際利益并未外流。貯,盛米器,大于囊。
1.濾袋。
1.口袋盛裝的米。
2.以袋裝米。
1.梵語namas的音譯。也譯為"南無"。意為致敬﹑歸敬﹑歸命。是佛教徒一心歸順于佛的用語。
1.見"囊囊突突"。
1.亦作"囊囊咄咄"。
2.猶嘮嘮叨叨。囊,同"囔"。
1.把人裝入袋中打死。
1.猶囊笥。古代讀書人多用以裝書籍文稿,故亦借指書籍。
2.袋子與箱子。
1.裝琴入袋。
2.囊中之琴。
1.晉阮孚持一皂囊游會稽,客問囊中何物,曰"但有一錢守囊,恐其羞澀。"見宋陰時夫《韻府群玉.陽韻》◇因以"囊澀"謂身無錢財。
1.指韓信囊沙破敵之計。楚漢戰爭時韓信與楚將龍且隔濰水而陣~信夜令人以萬馀囊盛沙,壅水上流,然后引軍半渡,進擊龍且。既戰,佯敗退走。且追信渡水,信使人決壅囊,水大至,龍且軍大半不得渡,信乘機擊殺且,大破楚軍。見《史記.淮陰侯列傳》。
1.《新五代史·伶官傳序》"世言晉王之將終也,以三矢賜莊宗(后唐莊宗)而告之曰'梁,吾仇也;燕王吾所立,契丹與吾約為兄弟,而皆背晉以歸梁。此三者,吾遺恨也。與爾三矢,爾其無忘乃父之志!'莊宗受而藏之于廟。其后用兵,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,請其矢,盛以錦囊,負而前驅,及凱旋而納之。"后以"囊矢"為出征復仇的典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