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方言。指好閑扯且無節制的人。
1.猶無往,到處。
2.不快,不舒暢。
1.謂沒規定該如何,也沒規定不該如何。多指在堅持一定目標下,善用靈活權宜手段。語本《論語.里仁》"子曰'君子之于天下也,無適也,無莫也,義之與比。'"朱熹集注"適,專主也。《春秋傳》曰'吾誰適從'是也。莫,不肯也。比,從也。謝氏曰'適,可也。莫,不可也。無可無不可,茍無道以主之,不幾于猖狂自恣乎?此佛老之學……圣人之學不然。于無可無不可之間,有義存焉。'"
1.不見居首者。
2.謂沒有更在其上的。
1.沒有辦法。
1.無可稱道;無人稱道。
1.無法計算。極言其多。
2.沒有限定的數量或規定的次數。
3.不知底細。
1.獨一無二;沒有可比。
2.唐薛調所撰小說《無雙傳》中的人名。為尚書劉震之女。
1.即瓊花木。以珍異少有,故名。
1.亭名。其故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內。其地后土廟瓊花古稱天下無雙,亭名本此。相傳為宋歐陽修所建。
指一年中終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時間。在這一期間內,沒有霜的出現。農作物的生長期與無霜期有密切關系。無霜期愈長,生長期也愈長。無霜期的長短因地而異,一般緯度、海拔高度愈低,無霜期愈長。
1.《春秋》記載日蝕時間,有的只書日(干支)而不書朔,稱為"無朔"。
1.謂雖無私情,仍有嫌疑。絲為"私"的諧音,線指線索。
1.公正沒有偏心;不自私。
1.謂本無私弊卻處于被猜疑的境地。
1.語本《禮記.孔子閑居》"天無私覆,地無私載,日月無私照。"后以"無私之光"喻帝王的德澤。
1.無所用心,無所憂慮。語出《莊子.天地》"德人者,居無思,行無慮,不藏是非美惡。"
1.謂長生不死。
2.別死。
3.佛教語。猶言不滅。
1.謙詞。猶言不肖。
2.猶無比。
1.沒有繼承的人;沒有后代。
1.見"無算"。
1.見"無算爵"。
1.見"無算樂"。
1.亦作"無筭"。
2.不計其數。極言其多。
3.沒有一定數量。
4.不成數目。表示甚少。
5.引申指不足比量,謂無足與別人相比。
1.亦作"無筭爵"。
2.指古代某些典禮中不限定飲酒爵數的飲酒禮,至醉而止。
1.亦作"無筭樂"。
2.指古代某些典禮中演奏的無定數的樂歌,直到盡歡而止。
1.不可計算的數量。極言其多。
1.詔書的底本。亦特指樞密院所受詔書的底本。
1.發散調理。
1.當眾朗讀。
1.謂臣下應詔回答皇帝的垂詢。
1.謂由帝王定奪。
1.宣揚皇帝的恩德。
1.疏導發散。
1.見"宣房"。
1.亦作"宣防"。
2.宮名。西漢元光中,黃河決口于瓠子,二十余年不能堵塞,漢武帝親臨決口處,發卒數萬人,并命群臣負薪以填,功成之后,筑宮其上,名為宣房宮。見《史記.河渠書》。《漢書.溝洫志》作"宣防"。故址在今河南濮陽縣境。
3.借指該處之黃河水。
4.泛指防河治水。
1.宣揚風教德化。
1.指除授官爵的制書。封建時代除拜王公將相時,先將制書密封,再在規定的儀式上拆封宣讀,故云。參閱宋程大昌《演繁露》卷四。
1.講說,敷陳。
1.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區傳達皇帝命令并安撫軍民﹑處置事宜,稱為"宣撫"。
1.官名。唐德宗后,派朝官巡視經過戰亂及受災的地區,稱宣慰安撫使或宣撫使。宋代宣撫使為鎮撫一方之軍政長官,職位高于安撫使。元于西南地區設宣撫司,參用土官,處理地方軍政大事。明清宣撫使皆土官世襲之職。參閱《文獻通考.職官十三》﹑《續文獻通考.職官十》。
1.舊時對孔子的尊稱。
1.宋元以來謂皇帝的詔令交付外廷官署辦理。
2.明令交付。
1.指宣撫使﹑宣諭使屬下的干辦官員。
1.宣布;告知。
1.周宣王和東漢光武帝的合稱。二人皆舊時所稱中興之主。
2.西晉洛陽宮殿名。
3.借指京都的宮殿。
1.謂泄露擴散。
1.指宣城所產的毛筆。
1.疏通調和。
2.借稱宋徽宗趙佶。宣和為其年號。
1.宋宮殿名。
1.北宋宣和年間畫院中形成的一種繪畫流派及風格。多以山水﹑花鳥﹑宮室臺閣為題材,強調"格法",講究工致富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