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詆毀﹑非議。
1.溫暖柔軟。
1.溫和的容顏。
2.指玉的柔潤色澤。
1."溫枕扇席"的省稱。
1.溫和深沉。
1.溫和謹慎。
1.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尤悔》"溫公初受,劉司空使勸進,母崔氏固駐之,嶠絶裾而去。"后用"溫生絶裾"為去意堅決的典故。
1.溫暖潮濕。
1.即蛇紋石。質地細密,潤澤耐火。
1.溫厚誠實。
1.熱食。與寒食對稱。
1.暖和的房屋。
2.宮殿名。
3.冬季培育喜溫植物的房屋,有防寒﹑加溫和透光等設備。
1.《漢書.孔光傳》"光周密謹慎,未嘗有過。沐日歸休,兄弟妻子燕語,終不及朝省政事。或問光'溫室省中樹何木也?'光嘿不應。"后以"溫室樹"泛指宮廷中的花木。
2.借指宮禁中的事。
3.指帝京。
1.溫和適宜。
1.復習功課。
1.溫和善良。
1.平和舒暢。
1.通過溫習而熟悉。
1.炎熱。
1.同"溫室樹"。
1.不冷不燙的水。
1.溫和順從。
1.蘿卜的別名。
1.古國名。今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溫宿縣。
1.溫泉。
2.溫水。
1.晉溫嶠﹑陶侃的并稱。晉成帝時,二人以協同平息蘇峻叛亂而齊名。
唐代詩人、詞人。本名岐,字飛卿。太原(今屬山西)人。曾任方城尉,官止國子助教。每入試,押官韻,八叉手而成八韻,時號溫八叉。所作詞大多收入《花間集》。有詩歌《商山早行》、詞作《菩薩蠻·小山重疊金明滅》等名篇◇人輯有《溫庭筠詩集》、《金荃詞》。
1.不冷不熱。
1.不冷不熱的水。
1.亦作"溫燉"。微暖;不冷不熱。
2.不爽利。
1.謂熱屯聚不散,使人迷惘不爽。
1.溫和柔順。
1.唐詩人溫庭筠和前蜀詩人韋莊的并稱。
1.態度溫和,身體魁偉。
1.溫存撫慰。
1.柔和貌;謙和貌。
2.潤澤貌。
3.和暖;不冷不熱。
1.溫和而有禮貌。
謂態度、舉止溫和而又文雅周先生是個溫文爾雅的學者。
1.猶言溫文爾雅。
1.《晉書.溫嶠傳》"﹝嶠﹞至牛渚磯,水深不可測,世云其下多怪物,嶠遂毀犀角而照之。須臾,見水族覆火,奇形異狀"◇以"溫犀"比喻洞察一切的才識。
1.復習學過的知識。
1.亦作"溫被"。
2.冬日嚴寒時,以身溫暖床上席被,以待父母就寢。為古代事親之孝行。
1.見"溫枕扇席"。
1.柔和清淡的香氣。
1.后趙石虎建四時浴室,夏引渠水以為池,池中皆以紗縠為囊,盛百雜香,漬于水中。嚴冬作銅屈龍數千枚,燒如火色,投于水中,池水恒溫。哉,泄水于宮外,水流之所,名溫香渠。參閱晉王嘉《拾遺記.晉時事》。
1.見"溫香艷玉"。
①溫暖芳香春夜溫馨|溫馨的花園|午后溫馨薄暮涼。②溫暖。指親切體貼的氛圍溫馨之家|他雖然得了頑癥,但是親友溫馨的關懷使他重新振作起來。
1.溫和誠實。
1.溫和秀麗。
1.據《后漢書.獨行傳.溫序》載,溫序為隗囂將所拘劫,令使從己,序不從,囂將賜之劍,使自裁。"序受劍,銜須于口,顧左右曰'既為賊所迫殺,無令須污土。'遂伏劍而死。"后以"溫序須"為慷慨就義的典實。
1.見"溫恤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