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陜縣和洛陽的并稱。
1.《呂氏春秋.審為》"中山公子牟謂詹子曰'身在江海之上,心居乎魏闕之下,奈何?'"高誘注"言身雖在江海之上,心存王室,故在天子門闕之下也。"本謂在野之臣眷戀朝廷,后反用其意,以"懸牟"謂朝廷關懷在外或在假之臣。
1.見"懸門抉目"。
1.見"懸門抉目"。
1.猶思慕。
1.謂公布應繳納的數額。
1.揣摩想象。
①掛念自先生辭行之后,朕心終日懸念。②欣賞戲劇、電影或其他文藝作品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,即關切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的緊張心情。作家和導演為表現作品中的矛盾沖突,加強藝術感染力,常用各種手法引起讀者(觀眾)的懸念。
1.謂有怒而不發。
1.有柄的匏瓜。
1.見"懸旆"。
1.亦作"懸斾"。
2.懸掛旌旗。
3.比喻心神不安。
1.葫蘆瓢。古代用為盛酒器。
2.相傳許由飲水無杯,有人贈以一瓢,由飲畢,懸于樹上◇以為隱居的典故。
1.傳說在昆侖山頂。有金臺﹑玉樓,為神仙所居。也稱玄圃◇泛指仙境。語出《楚辭.天問》"昆侖懸圃,其刪安在?"王逸注"昆侖,山名也,其巔曰縣圃,乃上通于天也。"
1.瀑布。
1.冀求;想念。
1.謂以物抵押的貸款。
1.久欠未清。
1.高懸的橋。
1.春秋魏師經鼓琴,魏文侯起舞,賦曰"使我言而無見違。"師經援琴而撞文侯,文侯欲烹之,師經曰"昔堯舜之為君也,惟恐言而人不違。桀紂之為君也,惟恐言而人違之。吾撞桀紂,非撞吾君也。"文侯悟,懸琴于城門以為鑒戒。見漢劉向《說苑.君道》◇以"懸琴"為旌表忠直之典。
1.掛念。
1.亦作"懸罄"。
2.懸掛著的磬。
3.形容空無所有,極貧。
1.見"懸磬"。
1.懸掛秤砣。比喻衡量利害得失。
1.形容漏壺滴出來的水。
2.瀑布。
1.即軒轅鏡。
1.欄板。
1.軒轅的刀。
1.高傲驕橫。
1.指顯貴者所乘之車。軒,古代車前直木;較,古代車前橫木。
1.堂前的臺階。指宮掖。
2.堂前的臺階。指達官之華居。
1.氣宇軒昂,儀態非俗。
1.軒轅和倉頡的并稱。
1.猶宮禁。
1.高敞明朗的景色。
1.即軒轅鏡。
1.房室。
1.軒昂貌。
2.高揚飛舉。
1.高大。
1.寬敞高大。
1.方言。謂高大有力。
1.軒轅﹑帝嚳的并稱。
1.高爽空闊。
2.指廣闊無垠的大地。
1.《左傳.閔公二年》"衛懿公好鶴,鶴有乘軒者。"后以"軒郎"為鶴的別稱。
1.有窗的走廊。
1.軒敞,開朗。
1.崇高的禮儀。
1.一種曲轅有障蔽的車和可以臥息的安車。
1.象聲詞。車行聲。
1.窗欞。借指居處。
1.殿堂檐下滴水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