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儒家的道德原則。
2.泛指儒家的思想學說。
3.謂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學說。
1.道家語。謂靜坐屏除雜念◇亦用于氣功保健方面。
1.加入賭局。
1.進入嘴中。指飲食。
2.外國或外地區的貨物運進來。
3.進入建筑物或場地所經過的門或口兒。
1.指外敵入侵進犯。
1.舊謂沒收入官。
2.謂把財物送入庫房儲存。
1.收進的款項錢財。
1.來到;進來。
1.猶入目。
1.謂領悟佛理。
2.合乎道理。
1.指入朝繼帝位。
1.語出《孟子.盡心》"如追放豚,既入其苙,又從而招之。"苙,豬欄◇以"入苙"喻陷入圈套﹑牢籠。
1.科舉考試時閱卷官進入試院履職謂之"入簾"。其在考試期間不得外出。
2.指擔任科舉閱卷官。
1.將死者裝入棺材。
1.軍隊用語。出列的或遲到的士兵進入隊列。
1.歸隱林下。
1.進門哭吊。
2.入朝哭臨。
1.列入流品。
2.古代官制,官階在九品以內者為流內,九品以外者為流外。官階從九品以外登入九品以內者謂入流。
3.佛教語。梵文srota-?panna(須陀洹)的舊譯。小乘四果的第一果。謂初入圣人之流。
1.古代以律管候氣。節候至,則律管中的葭灰飛動。"入律"猶言節氣已到。
1.俗稱宿妓或勾搭女人上手謂"入馬"。
2.喻拉上關系,辦成事情。
1.指睡著。
1.客人進門,先問主人祖先名諱,以便談話時避之,謂之"入門問諱"。語出《禮記.曲禮上》"入國而問俗,入門而問諱。"孔穎達疏"'入門而問諱'者,門,主人之門;諱,主人祖先君名,宜先知之,欲為避之也。"
1.宋朝對重犯所施的一種酷刑。
1.進入夢境。指睡著。
2.指別人或事物出現在自己的夢中。
1.入睡,睡著。
1.謂達到神妙之境。多形容詩文或技藝高超。
1.佛教語。謂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。指僧尼死去。
1.謂得民心。
1.猶言上青天。冥,青冥。
2.舊時迷信說法,謂人死后進入陰間。
1.指雕板刻印。
2.入棺。
3.喻書法筆力勁健。
1.觀看。
1.進入帷幕。
2.引申指進入內室。
3.指入為幕僚。
1.語出《晉書.郗超傳》"謝安與王坦之嘗詣溫論事,溫令超帳中臥聽之,風動帳開,安笑曰'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!'"后因稱參與機密的幕僚為"入幕賓"。
1.傍晩。
1.猶赴難。
1.明代皇子誕生百日后,即剃光頭發,至十多歲始留發,一年多以后,選定吉日將頭發向腦后總束而盛入黑色紗囊或麻布囊,謂之"入囊"。
1.置身于鷗鳥之群。喻生活悠閑自在。
1.古代學宮前有泮水,故稱學校為泮宮。科舉時代學童入學為生員稱為"入泮"。
1.列入某種等級。多指達到一定的標準規格。
2.猶入流。舊指九品外的官員進入九品。
1.唐宋大曲的專用語。大曲每套都有十余遍,歸入散序﹑中序﹑破三大段。入破即為破這一段的第一遍。
2.借指樂聲驟變為繁碎之音。
1.舊歷分二十四節氣,時辰交合節氣之日稱"入氣日"。
1.謂由外任調升京官。
1.繳納錢財。
1.侵入國境。
1.謂睡覺。
1.完全合乎情理。
1.進去。
1.深入,趨向。
1.謂打動人,為人所感受﹑理解。
1.安詳徐緩貌。
1.方言。猶言扎扎實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