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容貌體態;身體。
1.鮫綃。相傳為鮫人所織之綃。泛指細薄的紗。
2.鮫綃。指手帕。
1.稱染纈。絲織品的一種染色方法。先在織品上描成花紋,然后用縫﹑扎等方法加以絞結,保留其底色,染后再解去縫線,即可出現種種花紋。我國東晉時已開始使用,唐代最為盛行。
1.費盡心機。
1.見"絞架"。
長篇報告文學。捷克伏契克作于1942-1943年。作者從被捕的當天寫起,一直寫到被法西斯殺害之前。記錄了作者在獄中遭到嚴刑拷打而英勇不屈,并組織領導難友進行斗爭等可歌可泣的事跡,同時鞭撻了叛徒、懦夫的卑劣行徑。全書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獻身于革命的崇高精神。
1.用繩子勒死。
2.引申為折磨。
1.急躁而率直。
1.食品名。餃子;餛飩。
1.明亮貌。
1.清明潔白。
1.明白貌。
1.猶白日。
1.明察。引申為苛求。
1.傳說月中有三足蟾﹐因以"皎蟾"為月的代稱。
1.清澈貌。
1.清澈貌。
(月亮等)明亮而潔白。
1.形容非常晶瑩潔白。
1.猶明鏡。亦喻水面。
2.明潔貌。
1.清高自持。
1.潔白光明。
1.明亮潔白貌。
2.高潔貌。
3.清晰貌;分明貌。
1.明亮的太陽。古多用于誓辭。
1.高潔豪爽。
1.光亮潔白。
1.駿馬名。色白如雪﹐故名。
1.猶明月。
1.高潔的品質。
1.明顯而粗壯。
1.改革;變革。
1.強辯;狡辯。
1.反常。謂改變﹑掩飾常態。
1.詐稱。
1.見"矯飾"。
1.假托詔令。
1.托辭。
2.詭言,說假話。
3.指虛假之言。
1.詭詐虛妄。
1.謂假托君命以奪取。
2.強行奪取。
1.矯正錯訛。
1.作假夸功。
1.改變法制。
1.拂逆,違背。
2.糾正。
1.矯正恢復。
1.矯正改變。
1.匡正國事,改革敝俗。
1.展翅。
1.展翅。
2.比喻施展才能。
1.撓亂;惑亂。
1.詭詐迷惑。
1.高卓的行跡。
2.猶高蹈。指隱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