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見"衢尊"。
1.鮮明;明亮。
1.唐玄宗(李隆基)謚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◇世詩文多稱為明皇。
1.正黃色。
1.見"明晃晃"。
1.見"明晃晃"。
1.見"明輝"。
1.見"明輝"。
1.指明快的節拍?;眨糯倜嬷甘疽艄澋臉酥?。
1.大的恩惠。
2.聰明,聰慧?;荩?慧"。
聰明才智明慧,能言善辯。
1.明暗;陰晴。
1.猶言明媒正娶。
1.猶言明媒正娶。
1.聰明豁達。
2.明朗開闊。
1.古代占卜和祭祀時,用銅鏡映日聚光所點燃的火。
2.明亮的火光。
3.謂公開搶劫。
1.同"明火執仗"。
1.同"明火執仗"。
1.明珠一類的寶物。
1.嚴明的刑戮。
1.形容對遠方或外面的情況了解得十分清楚,識見非常高明。
1.見"明鑒"。
1.有機化合物。白色或淡黃色的薄片或顆粒,半透明,在熱水中容易溶解。用牛﹑驢等動物的皮﹑骨等熬制而成,工業上用作黏合劑,也用于制造照相感光材料,醫藥上用作止血劑,也供食品工業用。
1.指用白色獸角制成的薄片。
1.即羊角燈。將羊角熬制成半透明的薄片做罩子的燈。
1.敞轎。
1.高明的指教。對別人言論書札的敬語。
2.修明教育。
3.由摩尼教發展而成的秘密宗教組織?;旌嫌械澜泰p佛教等成分。五代﹑宋﹑元農民起義常利用為組織的工具。
1.表彰節烈。
2.表明節操。
1.亦作"明絜"。
2.清白;高潔。
3.明凈,潔凈。
1.明快敏捷。
1.熟悉,明了。
2.明達,對事理認識透徹。
1.見"明誡"。
1.亦作"明戒"。
2.明白告誡;明訓。
1.通曉經術。
2.漢代以明經射策取士。隋煬帝置明經﹑進士二科﹐以經義取者為明經﹐以詩賦取者為進士。宋改以經義論策試進士﹐明經始廢。
3.明清對貢生的尊稱。
1.傳說中的仙草名。
1.喪具。舊時豎在靈柩前或敷在棺上,標志死者官銜和姓名的長幡。
2.顯揚表彰。
1.明麗而潔凈。
1.《西京雜記》卷三"高祖初入咸陽宮,周行庫府,金玉珍寶,不可稱言。其尤驚異者……有方鏡,廣四尺,高五尺九寸,表里有明,人直來照之,影則倒見。以手捫心而來,則見腸胃五臟,歷然無礙。人有疾病在內,則掩心而照之,則知病之所在。又有女子邪心,則膽張心動。秦始皇常以照宮人,膽張心動者則殺之"◇多以"明鏡高懸"比喻官吏執法嚴明,判案公正,或辦事明察秋毫,公平無私。
1.公開鹽。
2.謂察其情,明其冤。
1.明確的證據或依據。
1.明達有決斷。
1.賢明的君主。
2.舞名。
1.嚴明公允。
1.亦作"明儁"。
2.明慧俊異。
1.明白開列;說清楚。
1.明達和樂。闿,通"愷"。
1.明代刊刻的書。
1.明文規定的法令條規。
1.明代刻印的書。
1.聰慧恭謹。
1.明亮開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