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1.通曉經術。
2.漢代以明經射策取士。隋煬帝置明經﹑進士二科﹐以經義取者為明經﹐以詩賦取者為進士。宋改以經義論策試進士﹐明經始廢。
3.明清對貢生的尊稱。
1.撫養照看。
2.巡視。
3.探望慰問。
4.猶展讀。
1.撫摩拂拭。
1.亦作"撫式"。
2.乘車時﹐身子前俯﹐兩手倚憑車前橫木。
1.拍手。
1.巡撫衙門。
1.順應。
2.安撫遷就。
3.安撫歸順者。
4.招撫。
5.猶愛撫。
1.巡問民情。
1.安撫﹐安定。
1.明清巡撫的別稱。
1.彈琴。古琴多以桐木制成﹐故云。桐代指琴。
1.撫弄賞玩。
安慰百般~ㄧ~災民。
1.慰問。
1.體恤部屬。
2.撫摩物件。
1.撫愛憐惜。
1.治理管轄。
1.指祠堂,神廟。
1.掌管祭祀之官。
1.猶祠堂。
1.祭祀。
1.清代禮部所屬官署名。主掌祭祀。
1.管理祠堂的人。
1.以祭品祀神靈祖先。
1.道徒設壇祈禱。
1.祭祀時所用的器具。或稱祠器。
1.祭神求福。
1.即祠祿。
1.官名。宋制,大臣罷職,令管理道教宮觀,以示優禮,無職事,但借名食俸,謂之"祠祿"。
1.祠堂,廟堂。
1.祭器。
1.祭神祈求。
1.祭祀的儀容。
1.祭祀以報神恩。
1.民間俗祭。其所供神之姓名﹑事跡因史志中各以民俗相傳而稱說不一。或謂烏程橫山張渤,或謂武當張秉,號祠山神或祠山大帝﹑張大帝。其祭所稱張王廟,又稱祠山廟『唐以來,廟祀不絕。
1.祭禮,祭祀之事。
1.即祠堂。
1.祠堂,寺廟。
1.祭祀;立祠祭神或祭祖。
1.祭場。
1.祭祀田神。
1.即鴟尾。古代宮殿正屋脊兩端的裝飾構件,以瓦為之。以其形似猛禽鴟之尾,因以為名。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書證》謂張敞撰《東宮舊事》何以呼鴟尾為祠尾,因張敞為吳人,呼祠祀為鴟祀,故以祠代鴟。一說,即蚩尾,魚尾形屋飾。唐蘇鶚《蘇氏演義》卷上謂蚩,海獸;蚩尾,水之精,能辟火災,可置之堂殿。
1.即神位。
1.即祠宇。
1.立祠以祭品敬神。
1.謁拜祭祀。
1.祠堂;神廟。
1.祀灶。
1.主管宗祠祭事者。
1.猶廟祝。
1.猶廟祝。